羅溪鎮,宋代屬晉江縣,因東南環繞翁山溪、前溪,其溪水發源于玉葉山,故稱“玉泉鄉”。元至清朝屬晉江縣四十七都,民國廿九年屬第四區羅溪鄉,解放初歸晉江縣管轄,羅溪設區公所即第一區公所,辦公地點設在柏山村尾園組(借厝辦公),1953年搬遷至西頭埔黃氏小宗辦公。1958年3月,撤區并分為三個鄉政府,即羅溪鄉、虹山鄉、鐘山鄉。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由三個鄉合并成立羅溪人民公社,下設19個生產大隊229個生產小隊。1970年9月劃歸泉州市管轄(現鯉城區)。1971年1月,原中共晉江縣羅溪公社革委會核心小組改為中共泉州市羅溪公社革委會核心小組。1980年12月,羅溪公社革委會改為羅溪公社管委會。1984年7月,羅溪公社管委會改為羅溪鄉人民政府,同時建立了中共羅溪鄉委員會。1985年12月原泉州市改制為鯉城區,中共泉州市羅溪鄉委員會改為中共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委員會,泉州市羅溪鄉人民政府改為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人民政府。1987年10月,劃出蘇山、虹山、白風、松角山四個村成立虹山鄉人民政府。1997年8月行政區劃調整劃歸洛江區,中共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委員會改為中共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鄉委員會,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人民政府改為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鄉人民政府。1991年10月撤鄉建鎮,中共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委員會改為中共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鎮委員會,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鄉人民政府改為泉州市鯉城區羅溪鎮人民政府。
羅溪鎮位于洛江區北部,海拔高700米,東與仙游縣相連,西和南安市毗鄰,南與馬甲鎮交界,北和虹山鄉接壤,面積126平方公里,距泉州中心市區40公里,轄雙溪、前溪、后溪、三村、新東、垵內、建興、三合、柏山、永生、翁山、東方、洪四、鐘山、廣橋、雙合、大路腳17個行政村,2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4萬多人。羅溪是著名的僑鄉,旅居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港澳等海內外僑胞達6萬多人,他們愛國愛鄉,熱心桑梓,累計捐資1.3億多元,為該鎮的社會各項事業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羅溪也是洛江區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全鎮山地面積10萬畝,耕地面積1.11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馬鈴薯、玉米、花生等,土特產有桔梗、郁金、山麥冬、米粉等,水果主要有龍眼、芒果、枇杷等。羅溪還是一個風景秀麗、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休閑區,享有“泉州后花園”的美譽,轄區內羅溪森林公園是全省首批“森林人家”健康休閑游示范點之一,也是泉州首家“森林人家”健康休閑游試點單位。主要的旅游景點有森林公園、廓垅廟、龜峰巖、圓覺寺、玉葉寺、西龍寺、道觀巖寺、南宋古拱橋、名木珍稀古樹、大寨山吳覲起義山寨遺址、清朝護林碑等,另一旅游景點洪四前洋庫區生態休閑綜合開發項目已開始建設。羅溪文物古跡眾多,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龜峰巖、大寨山吳覲起義山寨遺址、拱橋等三個市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