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中的傳奇人物
最近20年,越來越多的“非遺”正在消失,記憶當中熟悉的東西都漸漸變得模糊,如何保護它們,讓它們繼續成為歷史舞臺上光彩的一頁?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在中國歷史上,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流傳很廣,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墻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而如今,人們的家中貼的都是機打的“?!弊?,機打的對聯。你是否想念過年過節奶奶剪的窗花?是否記得老師獎勵給你的第一朵小紅花?本周請大家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看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紙,在中華剪紙藝術委員會理事袁升科的手中是如何被賦予生命,打造成傳奇的。
一提起針灸就瑟瑟發抖,萬分抗拒,肯定是《還珠格格》看多了。其實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千百年來,對呵護健康,民族繁衍,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群眾所信賴。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它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特地采訪了“轉刀雕技創新奇”的皮影雕刻大師,中國皮影第一刀汪天穩大師,聽他講述關于皮影的制作工序和傳奇故事。
非遺是不斷傳承的民族文化基因,本周一至周四晚19:30分,湖南衛視《中華文明之美》將帶領大家了解和關注中國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提高對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