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專業前輩比起來,我的畫功差得太遠,這次真的是場意外,個人覺得心虛和慚愧居多。”對于贊譽,李曉林顯得很謙虛和理性:“網絡時代這樣的現象很快就會過去。比我畫的好的人很多,我還需要更加認真地練習和積累。”
也正是因此,這位美女插畫師除了抓緊把“節氣美食”繪圖全部完成外,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靜,在積攢素材與不斷創作中循環往復。
“希望能把插畫、民俗、公益結合起來,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去回饋大家對我的信任。其實關注的人多了,心理壓力也就大了,更應戒浮戒驕戒躁。人如果心態變了,畫也會變,畫是不會騙人的。”
談及這組尚未完工的手繪“二十四節氣”作品,李曉林說完全緣起“自娛自樂”:“過一個節氣畫一張。也沒有什么很宏大的想法,就是覺得身邊很多‘節味’慢慢變淡,很可惜,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做個記錄吧。”
事實上,在“二十四節氣美食”圖片之前,李曉林還創作過一組“氣象勘測儀器發展史”圖片,同樣古風濃郁。她用細致的筆觸刻畫出自古至今氣象儀器的變遷,讓讀者在鮮活透亮的光影中走近那些生僻而古老的儀器。
當時那組圖片一經上傳,同樣也得到了無數網友點贊。中意古風,源自家庭的影響。因為母親非常尊重傳統習俗,潛移默化影響著李曉林的成長:“我對古老的東西一直心存敬意,比較偏愛。”
但是,這個過程其實是很難的,“在氣象局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是愛莫能助,不過這個話題確實有點冷僻,找來找去,很少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