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五年前,“80后”陳及濱還在某大型企業上班,加班加點是常態;如今,陳及濱回到家鄉經營旅館,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陳及濱來自海滄區東孚街道蓮花村,原本在泉州上班。大約兩年前,廈門啟動海滄過蕓溪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工作。這一舉措,不僅將美麗的白鷺重新召回了過蕓溪,也將陳及濱等一眾后生吸引回了家鄉,他全身心投入到旅館經營和多肉植物的種植銷售當中,月均收入達2.5萬元。
“現在的環境比以前好很多。”陳及濱感慨道,“特別是沿溪一帶,生態又復蘇了,故鄉的原風景又回來了,這是促使我毅然辭職回鄉創業的最主要原因”。
陳及濱只是東孚眾多回歸創業游子中的一位。據不完全統計,東孚共有23名外出青年回村創業,發展民宿和休閑農業。
整治后的過蕓溪風景秀麗。東孚街道供圖。
過蕓溪發源于天竺山,從西北流向東南,流域干流全長15.12公里,流域總面積43.46平方公里。自啟動綜合治理工作以來,過蕓溪水體明顯變清,周邊環境得到整體提升,“生態美”取得初步成效。
溪水清,白鷺來棲息
“以前,過蕓溪的水又黑又臭,村民路過時常常要捏著鼻子。”洪塘村西塘社的村民老陳告訴記者,這樣的場景讓村民苦不堪言。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該流域的溪流水質僅為劣五類,氨氮、總磷兩項指標超出五類水體2倍以上。
究其原因,東孚街道辦主任助理、財經辦主任林加彬分析,是“河道兩側種滿了各式蔬菜,河水灌溉沖積泥土滑入河道,造成河道嚴重堵塞;加上上游河段污染嚴重,小作坊、養雞養鴨場、豬圈、魚類養殖‘四多’,村民亂排放、亂搭蓋、亂耕種、亂傾倒”造成。
動員群眾轉移種植的蔬菜,開展河道清淤工程,在河道增設了3個滾水壩,清退瑪瑙小作坊、生豬養殖場和蛋鴨養殖場,完成6個自然村的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治理,使得過蕓溪的水體明顯變清,重新吸引了白鷺前往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