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形勢不好,外貿企業利潤率逐年下滑,更讓外貿企業叫苦不迭的是,通關等各種雜費卻不降反增,尤其是占到了整個通關費用95%以上的船東收費,在過去四年里翻了兩倍。
昨天,廈門市發改委部署,即日起至10月30日,開展進出口環節收費專項檢查,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為外貿企業“減負”。
企業稱“油水”都被中間環節刮走了
根據廈門市商務局統計,今年前8月,廈門市對“海絲”沿線36個國家出口9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高出同期出口平均增長水平8.5個百分點,占全廈門出口超1/4。
但是,盡管廈門出口生意不錯,但出口企業依然是“一肚子苦水”。
“出口業務是挺多,可‘油水’都被中間環節刮走了,尤其是占到了整個通關費用95%以上的船東收費,在過去四年里翻了兩倍。”一家出口企業主管透露,幾年前每個柜交給船東的費用只有1000元左右,如今每個柜的費用甚至超過3000元。
交給船東的費用有哪些?單證費、電放費、改單費、集裝箱裝卸作業費……在廈做了十幾年外貿的林小姐說,單證費就是出口提貨的憑證,三張紙500元;如果要修改,改單費800元;發個郵件告訴客戶發貨了又要500元。“船東由國外客戶指定,這些費用他們說多少就多少,我們根本沒有話語權,簡直就是‘惡霸’。”
出口企業這樣,進口企業也差不多,而他們最不能接受的,則是叫做修箱費、洗箱費的費用。通常,集裝箱卸貨以后都要拉回堆場,這時就要交個維修、清洗集裝箱的費用,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不等。
廈門向不合理收費項目“開刀”
幸運的是,外貿企業叫苦連天的日子,快要到頭了。為減輕外貿企業負擔,國家發改委今年8月出臺《關于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的通知》,9月又下發《關于開展進出口環節收費緊急檢查的通知》,福建省物價局也迅速部署了開展專項檢查的有關工作。
昨天,廈門市發改委部署開展進出口環節收費專項檢查,向不合理收費項目、偏高收費標準、強制收費的“紅頂中介”等“開刀”。檢查工作持續到10月30日。
據介紹,目前進出口環節收費主要有港口收費、海關收費、檢驗檢疫收費、海事收費等。從調研情況看,進出口環節收費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如現行港口收費規則與現實狀況脫節,港口企業不同于以往“一裝一卸”作業方式,多提供“一條龍”服務,費用采取包干形式,而港口收費計費復雜、收費不透明的現象比較普遍。
針對上述情況,本次檢查重點是港口、碼頭、口岸收費,報關、報驗、電子平臺、船公司、船代、貨代收費;相關政策中有關海關、檢驗檢疫取消、降低、減免收費等優惠措施落實的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