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臺灣食品共有3909箱,將進入廈門超市,并配送到北京、上海等地。
昨日上午,在東渡港區,臺灣北田公司生產的12種、7600多千克膨化食品接受檢疫。這是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檢驗檢疫新政推行以來,受益于該新政的首批臺灣食品。
進口的臺灣食品
檢測后當場放行
據了解,這批膨化食品由廈門雅山貿易有限公司進口,共計3909箱。這批貨物除了供應廈門,還將配送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超市。
廈門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說,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后,廈門檢驗檢疫部門推出臺灣食品“源頭管理、口岸驗放”新模式,作為“臺灣食品快速驗放促進計劃”的升級版。昨天這批臺灣食品是首批享受該項新政的貨物。由于材料齊全,其驗放用時不到一小時。
據統計,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以來對臺灣食品進口促進作用明顯。掛牌第一周,廈門東渡口岸通過“臺灣食品快速驗放促進計劃”驗放臺灣食品55批、76.4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36.4%,主要品種為飲料、糖果、糕點、茶葉等。
新政“量身定制” 一貨柜可省三四百元
“實行新政,對我們來說,主要是節省了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進口該批貨物的臺商溫仁得說,估算下來,一個貨柜可以節省三四百元人民幣的通關成本;而在通關時間上,過去大約要30天,現在只要10天就可以將產品擺上貨柜,上架銷售。在這么便利的通關環境下,企業未來將進一步增加臺灣食品的進口量。
據了解,“源頭管理,口岸驗放”政策,是廈門檢驗檢疫局為自貿試驗區臺灣食品“量身定制”的。該政策是在去年底廈門檢驗檢疫局推行的“臺灣食品快速驗放促進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為福建自貿試驗區打造的。該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僅實施頻次極低的現場抽查監管,同時定期對加入該“項目”的同一食品生產企業的同類食品進行安全衛生指標抽查驗證。
過去,每一批進口臺灣食品都要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而且每批貨物都要實施現場抽查監管;新模式下,只需定期提供一份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該類食品安全衛生項目的檢測報告,不定期或半年抽查一次。不過,檢驗檢疫部門表示,該政策在為企業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經營企業在保障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