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福建自貿區確定設立消息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讓不少廈門股民失望的是,廈門自貿概念股非但沒有集體大漲,反而上演了高開低走的一幕。
有廈門本地分析師認為,隨著利好的兌現,相關個股短期面臨調整,投資者可等待調整后的第二波機會。
早盤一度曾集體上漲
上周五,備受關注的第二批自貿區終于揭開謎底,廣東、天津、福建成為新的“改革開放試驗田”。當天,廈門部分證券分析人士即表示擔憂,周一廈門自貿股很可能出現高開低走。
事實也是如此,昨日開盤廈門自貿概念股普遍上漲,廈門國貿、象嶼股份和建發股份一度上漲超5%。但好景不長,一波拉升后自貿概念股很快就調頭向下,最終廈門國貿跌3.53%、廈門港務跌5.44%、廈門空港跌5.71%、建發股份跌2.57%,象嶼股份雖以上漲報收,但漲幅也縮小至2.35%。“這些廈門股前期漲幅已經很大,股價已提前反映市場預期,利好兌現后出現調整也很正常。”申銀萬國廈門營業部投顧黃璐表示,預計相關個股短期將繼續調整,股民需謹慎對待。
不會就此畫上“終止符”
也有證券分析人士認為,后市廈門股還是有機會,因為之后還有自貿區相應的實施細則和具體舉措等要陸續出臺,投資者可耐心等待調整結束后的第二波機會。
黃璐也表示,由于具備臨近臺灣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特殊地理優勢,福建一直是自貿區熱點關注區域。在牛市的背景下,廈門自貿股的行情不會就此畫上“終止符”。“參考上海自貿區的經驗,自貿區內推行貿易自由、貨物進出自由、貨物存儲自由、貨幣流通自由和人員進出自由,帶動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客流的增加,其中最顯著的是物流、客流的增加以及因此帶來的土地增值。”黃璐建議,投資者后市可重點關注受益于“物流”增量的廈門港務和象嶼股份,受益于“客流”增量的廈門空港,以及受益于土地升值的建發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