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廈門 > 廈門新聞 > 正文

    湖里區塘邊社創新采用“EPC+O”模式 舊村重新煥發活力

    來源:廈門日報 2025-04-11 17:04 http://www.vistrails.com/

      2025年開年,湖里區湖里街道塘邊社迎來好消息——入選廈門市第四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

      帶動外來人口從“流入”到“融入”,塘邊持續打造為居民和新就業群體提供24小時服務的便民驛站,集納縫補店、維修店、便利店、理發店、藥店等便民服務場所的“民生街”,同步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托育、兒童友好型設施等公共配套。

      不僅便民,塘邊也更“年輕”。以城中村特色旅游目的地為目標,塘邊開辟了兩條游玩線路,一條沿著石頭皮山公園,串聯起半山451、塘邊公園集市、幸福驛站等節點,另一條則穿行于社區,挖掘紅樓、黑樓、白樓和佘氏小宗等閩南特色的紅磚古厝和歷史風貌建筑,引入民宿、咖啡、古風書院、非遺藝術展陳等業態。

      曾經臟亂的城中村,已成為浪漫的城中景。如今,塘邊人正采用“EPC+O”模式(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的一體化總承包模式),按照“?;?、挖特色、激活力”原則,在全面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新征程上加速奔跑,通過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這里蛻變成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的現代化社區。

      關鍵詞1 便民宜居

      入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

      平整明亮的巷道,熱熱鬧鬧的小吃市集,漂亮的石頭皮山公園……走進塘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怡然自得,也充滿煙火氣。

      正是由于這種獨特魅力,在去年11月舉辦的2024廈門城市設計周,塘邊社作為分會場,舉辦了“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廈門實踐”專題研討會、湖里區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推介會、塘邊CUNWALK等活動。許多受邀參加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第一次走進這個社區,被這里整潔溫馨的人居環境所驚艷。

      改造后,塘邊入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有著充分的理由——累了,有地方歇腳;渴了,有自助飲水機;下雨天,可以借傘;還隨時能更換電動自行車電池……3月27日,塘邊社啟用“和塘人家”黨群綜合服務驛站,這個一站式服務平臺整合了物業服務中心、綜合治理委員會、智慧治理平臺、網格工作室及黨群服務站,不僅配備了空調、充電器、微波爐、飲水機等常規的生活設施,方便外賣和快遞小哥充電、熱飯和飲水;在便民租賃柜,提供扳手、醫藥箱、針線、雨傘、安全帽等物品供居民借用;同時,還貼心地設立了電動自行車換電柜和24小時政務機,方便大家休息時換電以及辦理政務事項,滿足工作與生活需求。

      轄區內有幼兒園、小學、醫院和診所,還有石頭皮山公園、塘邊公園、塘邊籃球場、石頭皮山羽毛球場等多處休閑運動場所,周邊塘邊寶龍天地、嘉禾新天地、SM商業廣場等大型商圈圍繞,更有3處地鐵站點,8處公交站臺,商業配套齊全、居民出行便利。

      接下來,塘邊還將規劃一條便民服務“民生街”,打造各地小吃、名菜集聚的煙火街巷,建設具有老年人日間照料、托育功能的綜合服務驛站等設施,形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關鍵詞2 留住鄉愁

      挖掘歷史文化故事生成內環文旅動線

      方塘水邊,歲月如歌。

      塘邊社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清末,塘邊族人下南洋創業,衣錦還鄉后修建了不少“番仔樓”。隨著環境治理和改造提升初見成效,這些藏在城中村的歷史文化建筑,也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

      沿著主路探入巷道的深處,一座充滿西洋韻味的紅磚樓房映入眼簾,門額上寫著“珠光寶氣”,立面墻上飾有牡丹、彩鳳彩繪泥塑,手法細膩,色彩華麗。這是一座建于1915年的二層樓房,通體外墻由紅色的清水雁只磚砌成,是塘邊目前規模最大、裝飾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歷史建筑,塘邊人親切地稱呼它為“紅樓”。

      據湖里區文史專家黃國富介紹,紅樓的主人是曾經下南洋而后富貴還鄉的橡膠商人林在華。農民出身的他,靠種植橡膠、做生意積累了豐厚財富,災荒時期又慷慨解囊、救濟災民,他的人生經歷讓這座洋樓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紅樓魅力不減。而在塘邊,像紅樓這樣的歷史建筑,還有不少,城中村提升改造后,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最近,湖里區塘邊社有了兩條環村步行道——外環,是一條沿著石頭皮山公園環社區外圍的步道,自然風景優美,還能眺望飛機起降;內環,是一條干凈整潔的步道,途經黑樓、白樓、紅樓等古厝和宮廟,充滿歷史人文氣息。

      塘邊社利用佘氏小宗、塘邊大隊舊址及紅樓、白樓、黑樓等歷史文化和傳統風貌建筑,生成內環文旅動線。挖掘塘邊歷史文化故事,植入文化培訓展演、沉浸式文化體驗等業態,弘揚傳統文化,留住鄉愁鄉情,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

      關鍵詞3 年輕活力

      結合景觀提升打造半山PARK示范片區

      最近一年,石頭皮山公園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走紅,大家親切地稱呼它為“小眾寶藏公園”。而山腳下,正在打造的青年友好空間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依靠高低錯落的自然地形,移步易景;種上綠植,裝點了夜景工程,星光點點的小徑非常出片;露出地面半截的瓦片房頂,鼓勵年輕人“上房揭瓦”、突破和創新……原本破舊不堪的“邊角地”煥然一新,吸引年輕人在這里玩味和停留。

      作為“EPC+O”項目運營方,福信里城市空間運營有限公司表示,結合景觀改造提升,塘邊社正在打造半山PARK(塘邊“半山451”)示范片區,規劃引入創意烘焙、特色餐飲、城市露營、戶外親子等文旅休閑業態,打造公園式城市游憩商業街區、煙火潮玩集市IP,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進一步激發品牌創造力。

      不久前,塘邊社區黨委與福信集團黨委舉行黨建共建協議簽約儀式,“和塘悅社·四聚四提”黨建品牌正式亮相,雙方將以“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謀”為原則,將“宜居、宜業、智慧、和諧”社區建設目標細化為具體實施路徑,探索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深度合作。

      廈門市住房和建設局表示,將在塘邊社區創新深化“EPC+O”模式,著力做好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后半篇文章”。接下來,塘邊社將通過創新物業收費機制、推行低償增值服務、培育多元業態三大路徑,確保物業“微利可持續”,構建“無償+低償+市場”社區服務生態圈;通過村財合作運營、策劃“半山451”兩岸影視交流基地,設置攤規點、打造特色市集、引入文旅空間等,營造青年友好社區。

      名片

      湖里區塘邊社位于廈門本島中部,轄區面積約14.1公頃,共有房屋建筑449棟,總建筑面積約29萬平方米,出租房約1.2萬間。常住人口約15016人,其中,戶籍人口1876人,流動人口13140人。村莊及周邊有石頭皮山、土圓塘宮廟、龍淵宮廟、云岫庵宮廟等人文景觀和宗教建筑,還有塘邊公園和塘邊籃球場等多處休閑活動場所。

      (廈門日報記者 莊筱婧 陸曉鳳 通訊員 汪珍)

    原標題:湖里區塘邊社創新采用“EPC+O”模式 舊村重新煥發活力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廈門市交通部門整治橋下空間 確保橋梁安全
  • 品嘗地道味!首批32家“翔安百味”名店亮牌
  • 2023年末廈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超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徐冬冬曬真實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獅市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周杰倫曬母子自拍 透露媽媽幾乎每場演唱 石獅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石獅市委主要領導帶隊開展節前安全檢查 向新而行,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 石獅市職工文化惠民活動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評審結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