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作為廈門市今年首場“四鏈融合”對接活動,“四鏈聚勢 芯屏共振”——2025廈門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對接會舉辦?;顒蝇F場,涵蓋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14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128.7億元,將進一步為廈門產業提質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當天的簽約企業之一,煙臺顯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全產業鏈液晶材料、OLED材料及半導體材料,是天馬的供應商。此次簽約,顯華將在廈門火炬高新區落地顯華新型顯示材料項目,計劃總投資2億元,用于建設液晶及半導體材料產線,配套廈門天馬及省內面板企業。預計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
“天馬是顯示領域的‘鏈主’企業,在技術創新上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天馬多年的合作伙伴,此次合作也是希望通過項目落地,實現就近配套。”顯華董事長豐佩川介紹說,看好廈門在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領域良好的產業基礎,企業也將同步落地研發測試中心,并圍繞Micro-LED等新型顯示趨勢,著力在新材料上創新突破。
從“缺芯少屏”到“強芯擴屏”,近年來,廈門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兩大重點產業加速崛起。廈門是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唯一試點城市,全球觸控屏模組最大研發生產基地,產業綜合實力全國第六。在新型顯示領域,在天馬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廈門已形成全國唯一全產業鏈、全主流技術路線產業布局結構城市;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廈門初步形成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裝備與材料以及應用的產業鏈,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目前,廈門市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近1200億元,集聚上下游關聯企業超2000家。
對接會上,來自行業的專家學者、上下游企業代表,以及金融機構的負責人等齊聚一堂,圍繞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四鏈融合”主題展開分享交流和對接互動,通過為產業鏈相關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為意向來廈發展企業推介本地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和投資機會,全面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創新鏈成果轉化、資金鏈有效支持、人才鏈精準供給。
“碳化硅(SiC)產業鏈擁有萬億級市場容量,在新能源汽車,光伏、風力發電,AI、數據中心等市場應用前景廣闊,上下游合作空間巨大。”作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領域的代表企業,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建輝在分享中說,以對接會為平臺,也期待廈門的政府部門更多“搭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研發創新等方面加強合作。
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產業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作為產業新風口,人工智能提速躍升。加速 新型顯示和集成電路的“四鏈融合”,也帶來了城市產業的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
“此次簽約,算能科技計劃在廈建設國產化萬卡集群算力中心,打造福建省首個全國產化萬卡集群。項目規劃總建設規模3000P算力,分三年三階段實施,總投資24億元。”廈門算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迪凱如是說。
鏈上發力,持續做強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廈門產業鏈(群)主要載體,廈門火炬高新區也是全市產業項目攻堅行動中新型顯示、半導體和集成路、軟件信息服務業、電力電器等5條產業鏈的牽頭單位。目前,火炬高新區已構建起“源頭創新—技術轉化—場景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和“財政+基金+資本”金融支持體系,推動“龍頭引領—配套跟進—集群躍升”良性循環,形成具有行業競爭優勢的產業生態和空間載體。(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游笑春 通訊員 雷飏 王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