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廈門 > 廈門新聞 > 正文

    海滄區:創新傳承蜈蚣閣技藝 留住美好鄉愁

    來源:廈門日報 2023-08-13 09:31 http://www.vistrails.com/

      搭架、裝飾、制作龍頭龍尾、校棚……近日,在海滄區文化館的教室里,“90后”蜈蚣閣制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李佳元,正在為20組親子家庭講解蜈蚣閣制作流程和戲服知識,隨后,他帶著孩子們一起體驗蜈蚣閣紙藝制作、戲服裝扮。

      與孩子一同來體驗的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非遺課堂很有意義,既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又讓孩子們更深入學習了家鄉的非遺文化,一舉多得。”

      在海滄,蜈蚣閣這項民間習俗已流傳400多年。據東嶼社區居民介紹,蜈蚣閣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山舟”,但流傳入閩南的具體時間待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蜈蚣閣與享譽閩臺兩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關系。由于保生大帝用蜈蚣做藥引,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有了蜈蚣閣。

      李佳元告訴記者,蜈蚣閣制作工序繁多,需要運用木作、竹篾、扎紙等工藝,全靠手工按照古法制作。表演時,5歲—8歲的孩子穿著漂亮的戲服,打扮成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坐在閣棚上,抬閣棚的村民則穿著紅色的衣服,遠遠望去就像蜈蚣的腳。

      “如今,越來越多人近距離接觸蜈蚣閣,我們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方式來傳承它,讓更多人了解、學習、愛上傳統文化。”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主任李明元說,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祖先留傳下來的這份寶貴遺產,2016年,東嶼村一群“80后”“90后”組織成立了東嶼蜈蚣閣文化傳習中心,這群年輕人小時候都坐過蜈蚣閣,對蜈蚣閣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

      在李明元看來,非遺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物質本身,更在于非遺所傳承的文化記憶。啟動“海滄蜈蚣閣進社區”活動,通過蜈蚣閣“巡展+體驗”的形式,讓社區居民了解海滄蜈蚣閣的歷史源流和文化價值,現場體驗蜈蚣閣制作技藝;舉辦“蜈蚣閣巡展”,通過蜈蚣閣模型、尪公仔、文獻資料等,全景展示蜈蚣閣歷史和技藝;將蜈蚣閣創新融入課堂,讓孩子們從小了解身邊的非遺……如今,海滄不斷增強蜈蚣閣這項非遺民俗項目的造血功能,通過將傳統文化與教育、文旅等深入融合,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生活,讓人們記住文化的鄉愁。

      【名片】

      蜈蚣閣

      蜈蚣閣巡游是流傳于海滄東嶼、錦里、青礁、溫厝等村莊的民間活動,舊時是用于迎神的化裝游行,今為進香及文藝踩街形式之一,表達了人們期望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距今已有逾400年歷史。2011年,“海滄蜈蚣閣”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記者 林岑)

    原標題:海滄區:創新傳承蜈蚣閣技藝 留住美好鄉愁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北鷹鸮罕見亮相廈門 夜行猛禽又萌又颯
  • 廈門新增兩個鳥種記錄 新發現灰喉針尾雨燕
  • 《思明區促進會議展覽業發展扶持措施》申報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送給婆婆的母親節祝福語簡短 真摯不矯情 借第四代住宅東風 水頭石企解鎖園林石材 借第四代住宅東風 水頭石企解鎖園林石材 南安市領導帶隊赴柳城詩山調研 母親節賀卡祝福語簡短句子 送給媽媽的祝 南安天氣預報:陽光“休假” 雨水“接班 鄉愁為墨四海歸心 ——南安以“根魂夢” 南安140個泉州市級在建項目已完成投資124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