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孵化是匯聚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如何高質量孵化創新“原動力”?廈門火炬物聯網專業孵化器不斷創新孵化模式——與龍頭企業建立雙邊合作關系,精準孵化,同時,嘗試專業技術平臺的“自我造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物聯網專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累計引進、孵化企業154家,培育出2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
攜手龍頭精準孵化
手持一臺終端裝備,將激光探頭靠近裝著粉末或者液體物質的取樣瓶,15秒鐘內,被測物質是否屬于危險化學品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是我們研發團隊開發的‘化學品危險性快速防偽溯源光譜儀’,能幫助應急管理部門監管?;?。”廈門市帕蘭提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河山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
2021年9月入駐火炬物聯網專業孵化器后,唐河山的團隊先后完成了算法迭代和硬件裝備的開發,目前正著手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
項目快速落地推進,離不開孵化平臺與龍頭企業聯合孵化這一創新孵化模式。
“硬件裝備開發階段,作為項目投資方之一的廈門唯科科技與公司研發團隊聯合打磨產品,特別是在外觀設計上提供了很多專業意見。”唐河山說。
專注于精密注塑模具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的廈門唯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模塑一體化”龍頭企業。依托核心業務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唯科科技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贩纻嗡菰囱b備領域,精準“澆灌”帕蘭提爾的成長。
除了為項目團隊的創新研發注入資金活水,唯科科技還從項目管理、產線支撐等多個維度助力項目高質量孵化。比如,將自身上市企業管理的成熟經驗分享給初創團隊,并在廠區設立帕蘭提爾的專業生產線,幫助其減少生產投入成本。
“這種聯合孵化的形式以龍頭企業先進技術支撐、成熟市場運營反哺在孵企業,能夠有效地縮短企業打入市場的進程。”廈門火炬物聯網專業孵化器負責人陳德加介紹,通過與龍頭企業建立雙邊合作關系,火炬物聯已經幫助在孵企業實現在應用場景、投資、小批量生產、平臺測試、研發介入等方面與龍頭企業精準對接,拓寬合作路徑。
讓“螞蟻”與“大象”共舞。目前,物聯網專業孵化器已與網宿科技達成聯合孵化戰略合作,開展“以大帶小”的孵化實踐。此外,微亞智能打破鋰電3D-AI檢測空白,成為寧德時代電池外觀檢測供應商;樂范科技的智慧按摩設備獲小米公司投資;深藍動力成為大眾汽車移動式充電服務供應商。
平臺“造血”加速創新
一方面聯合龍頭企業,實現精準孵化;另一方面,引入企業資源成立合資公司,共建專業技術平臺,探路平臺自我“造血”,更好地推動企業創新。
“走市場化道路實現自我‘造血’的第一步就是找準市場。”陳德加說,經過前期對園內企業的調研走訪,火炬物聯最終決定以建設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為切入點,突破傳統專業技術平臺盈利低、難持續的瓶頸。
2022年6月,閩西南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對外運營。它改變了過去“政府投入+國企建設+第三方運營”的思路,形成“政府支持+企業賦能”的新模式,即由火炬物聯與國內工業仿真軟件行業龍頭企業成都安世亞太共建,并由雙方共同成立廈門安創工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該中心。
成立合資公司的模式,既保證了運營主體的靈活性和市場化,推動平臺自我“造血”,又能以共建的形式最大限度保障平臺服務的專業度和高品質。
閩西南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的負責人表示,初創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在創新研發的過程中,往往選擇低成本、見效快的模仿之路,而創新中心設立的一大初衷,正是為了鼓勵企業開展以跟隨式的“逆向創新”向引領式的“正向創新”轉變。
企業可通過仿真軟件做研發,在仿真環境中對項目進行預先設計和驗證,有助于降低研發成本,讓企業大膽創新,大膽試錯。同時,閩西南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也基于工業仿真生態為企業提供智慧園區、智慧辦公、智慧工廠及礦山建設服務。
“我們專業從事中壓開關設備的研發和解決方案創新。由于產品的特殊性,在研發過程中經常要模擬相對危險的場景。仿真中心為我們解決了研發試驗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既降低了研發成本和時間,也讓企業創新更加有信心。”廈門潞鎧科技的負責人徐向東表示。
正式運營以來,閩西南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已開展了6場技術活動,為上百家企業提供結構、流體、電磁等仿真分析及增材技術服務,助力廈門市制造產業數字化發展和工業制造研制水平提升,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加速器”。(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郭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