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我市召開的全省打造數字化營商環境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督導考核,確保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通過公開征集形式,在215個民營企業和商協會設立了“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以下簡稱“聯系點”),旨在及時發現部門在服務監管企業過程中的工作作風問題,并通過監督打通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堵點,以靶向監督助推營商環境的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機制建立后,市紀委監委領導率先走訪掛鉤“聯系點”,直接傾聽企業心聲;相關派駐機構負責人和各區紀委監委領導班子也對各自掛鉤的“聯系點”開展走訪。專人掛鉤負責,“一對一”溝通聯系,信息處置實行閉環,及時反饋問題解決情況,通過轉辦督辦、直查快辦、專項監督等方式推動問題解決……市紀委監委建立了完善的“聯系點”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已收集企業反映的問題及意見建議174個,已解決或解答具體問題115個,涉及意見建議類的31個問題已轉有關部門做工作參考,其余問題正在跟進辦理。
游戲行業資質審批時限縮短,網站遷移無需關閉;工程建設項目檢查流程更規范;完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登記管理機制……本期報道的三起問題,正是通過“聯系點”的收集、反映,進而得到推動解決的。
盧先生的公司準備成立一支公益性海上救援隊,申請登記問題兜兜轉轉了兩個多月,卻一直沒有結果。市黨風政風監督員在走訪“聯系點”時獲悉了這一信息。市紀委監委就此事直查督辦,經駐市應急管理局紀檢監察組推動,市應急管理局出臺相關規范文件,完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登記管理機制。
近日,盧先生致電市黨風政風監督員,集美區應急管理局已辦結了他們成立救援隊的申請,現正在區民政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窘況
企業想成立公益救援隊 申請登記碰了“軟釘子”
盧先生所在公司從事涉海業務,不僅有30多艘船艇,還有多名經過培訓的急救員。“我們有專業的裝備和人員,去年還在海上救過兩個人,想成立一支公益性質的海上救援隊,為廈門海上救援增添力量。”沒承想,盧先生的美好愿望卻在申請登記過程中碰到了“軟釘子”。
今年6月,他們在向民政部門咨詢時被告知,該事項登記需經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他們便分別找到市、區應急管理部門,得到的答復卻是,這屬于“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事項,建議他們直接找民政部門辦理。
接連碰壁的窘況,讓盧先生倍感無奈:接下來該找誰辦?
堵點
理解政策各有不同 導致類別認定不一致
直查督辦啟動后,調查人員首先從救援隊的審查登記過程中尋找堵點。
市民政局表示,盧先生擬申請成立的救援隊屬民辦社會救援組織。民辦社會救援組織一般以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形式進行登記。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登記”。2016年上級部門雖有提出穩妥推進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4類社會組織進行直接登記,但2018年《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出臺以及民政部關于直接登記社會組織分類標準和具體辦法下發之前,各地要從嚴從緊把握社會服務機構直接登記申請,穩妥審慎探索。對于尚未制定直接登記專門文件的地區,可以暫時停止受理社會服務機構直接登記申請。”目前,福建省及我市均未制定直接登記專門文件。再加上社會救援組織的專業性較強,民政部門并不具備相關審查條件,這類組織仍然需要經過業務主管單位,也就是應急管理部門審查同意后,再到民政部門登記,實行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雙重管理體制。
市應急管理局則認為,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規定,“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內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的科技類社會組織,以及提供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服務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據此,民政部門有“成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的審批職責,群眾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救援隊伍。
調查情況表明,不同職能部門對文件政策的理解不同,導致對這類組織的類別認定不一致,正是問題“堵點”所在。對此,調查人員指出,社會救援力量是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力量,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主動作為,盡快研究解決辦法,規范引導社會公益組織有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進展
深入企業進行溝通 出臺相關管理辦法
相關部門對調查人員的看法表示了贊同。自此,盧先生公益海上救援隊登記一事的解決也進入了快車道。
調查人員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該局此前已就此事兩次召開黨委會,明確要承擔起業務主管單位責任,出臺社會救援隊伍相關管理辦法,相關文件還處在征求意見階段。
駐市應急管理局紀檢監察組表示,將督促市應急管理局盡快制定出臺應急管理領域社會組織管理辦法,規范社會救援隊伍登記審查、日常管理和參與救援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救援隊伍在事故災難類、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預防準備、應急搶險救援等方面的作用;對于具有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救援能力的公益組織,主動對接、加強了解,掌握其應急救援能力,爭取納入全市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隨后,市應急管理局領導深入到盧先生所在企業進行溝通,現場調研其救援隊現有的應急救援能力。8月18日,該局召開黨委會,研究通過了《廈門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做好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培育服務工作辦法》,明確“對具備一定能力,擬成立開展生產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事件應急搶險救援的社會組織,試行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雙重管理,經應急管理部門前置審查同意后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對前置審查、分級管理等環節進行了規范。目前,該辦法已下發全市應急管理部門和所屬單位。
【同步】
現場填寫確認 空白頁不“留空”
針對“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反映的檢查流程不規范問題,建設部門落實整改,從源頭上防控廉政風險點
市紀委監委走訪“聯系點”時,“聯系點”提供了一條信息:建設部門在工程建設項目檢查中,檢查表內頁有多處空白,扣分環節也存在不規范之處。
為此,市紀委監委對“聯系點”反映的問題進行督辦,并于近日開展“回頭看”,發現建設部門已落實整改,完善檢查流程并建章立制,從源頭上防控廉政風險點。
問題
檢查中扣了多少分
現場沒明確 企業心中沒底
反映情況的“聯系點”是一家建筑企業。該企業表示,建設部門到工程項目現場進行檢查時,檢查人員會要求參建單位項目經理、負責人先在檢查表上簽字,但檢查表內頁有多處是空白的,檢查人員等回去后再扣分,“扣分環節很不透明”。如此一來,企業在現場對哪些方面會被扣分并不清楚,而扣分累計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在監管系統中的信用。企業希望檢查人員能在現場將扣分點寫清楚、列明白,做到公開透明,讓企業心中有底。
市紀委監委指定聯系人負責對接協調。經了解,企業所說的檢查表格,是指建設部門在檢查中出具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責任主體項目違規事實確認單》(以下簡稱《違規事實確認單》)及作為附件的《項目責任主體質量安全行為監管記分(督巡查)表》(以下簡稱記分表),在《違規事實確認單》的“違規事實”一欄,未對被檢查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具體描述,僅寫明“詳見記分表”,而記分表中的“違規事實”部分,則存在多處空白現象。
針對上述情況,市建設局立即展開調查核實。根據《福建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辦法》相關要求,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市質安站”)對工程建設項目開展執法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檢查人員待返回單位后再錄入“項目監管系統”;檢查均使用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用表(該表頁數40頁,包含180項房屋建筑工程項目檢查條款、242項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按制度規定檢查時將存在違規事實的記分條款填入檢查表,對不存在違規事實的記分項目不填寫,客觀上確實會存在空白頁的現象。
回訪
空白頁現象已得到整改
建立檢查結果異議申訴制度
在市紀委監委駐市建設局紀檢組的推動下,市建設局以規范檢查工作、防控廉政風險點為著力點,督促市質安站自查自糾,制定整改措施。
近日,市紀委監委對建設部門整改情況展開“回頭看”?;卦L人員隨機抽查了6月22日的一份《違規事實確認單》,發現在首頁的“違規事實”一欄,詳細列出了被檢查企業的六項違規事實,表格下方均有項目經理及總監簽字。
“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我們會以直觀明了的方式匯總反饋,使責任主體一目了然。”市質安站負責人對回訪人員表示,他們完善了檢查程序,優化了操作規范,還修改完善了《違規事實確認單》樣表。從6月15日開始,檢查人員在檢查現場時就將存在的問題逐條填入《違規事實確認單》,并交由項目經理、總監簽字確認,作為上網錄入違規記分的依據;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制定的用表則作為檢查對照標準,項目經理、總監不需簽字。
在防控廉政風險點方面,市質安站加強教育培訓,強化自身監督制約,引導監督人員知邊界、明底線、筑防線;通過科室自查、站級督察等方式,加強督察考核,主動查找問題,對抽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質量進一步提升。
為保障被檢查對象的合法權益,市質安站還建立了檢查結果異議申訴制度,責任主體如發現市質安站檢查人員存在“簽字確認的《違規事實確認單》未記錄的違規事實卻錄入項目監管系統”“反饋的違規事實與現場不符”等情況,可直接向市質安站綜合管理室提出異議,經核查屬實的將按規定處理。
“我們還將組織召開座談會,征集站內外對檢查工作的意見建議。”市質安站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傾聽企業意見,改進工作方式,對征集到的問題立行立改。
【同步】
資質審批時限縮短 網站遷移無需關閉
審批業務的辦理,是不少企業所關心的。“聯系點”建立以來,就收到不少此類的意見建議。市紀委監委根據“聯系點”工作機制,及時轉遞相關部門處置。雖然其中有部分業務的審批權限在上級主管部門,但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協調,探討解決途徑,得到了企業的肯定。
實行告知承諾 審批更加快捷
“游戲行業資質證件審批時間太長了,不利于產業的發展。”有“聯系點”反映,ICP互聯網經營許可證資質審批限定時間過長,需要40-60個工作日。對企業來說,產品在研發投入期,資金壓力大,一旦產品研發出來,他們希望盡快能投入市場運營,企業的資金才能保持良性循環。
經了解,該業務的審批權限在上級主管部門,市紀委監委積極協調市通信管理局向上反映。很快市通信管理局就得到了上級部門的答復:申請ICP互聯網經營許可證等增值電信業務許可,是根據《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中的“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做出予以批準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執行的;今后,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盡可能縮短審批時限。
對此,市通信管理局也做出積極回應,他們將加快內部審批,方便企業。該局還表示,今年7月1日開始,“證照分離”改革推出新舉措,從原來的自貿區試點,擴大到自貿區所在的設區市縣,注冊地和辦公地在湖里、海滄和翔安這三個區的企業,可以實行告知承諾。也就是說,企業對于相關事項做出承諾后,提交初步材料,通信管理部門先給企業發證,發證之后再進行事后監管,開展現場核查等工作,“告知承諾,目前定為12個工作時告知審批結果、準予許可決定的10個工作日內發放許可證書,就相當于10個工作日之后,企業就可以拿到證,對于企業來說會更加快捷。”
告知政策解釋 消除企業疑慮
還有互聯網企業向“聯系點”提到,網站域名要從外省接入我省,在審批過程中,企業網站需要關閉約20個工作日,會對企業造成影響。
針對這個問題,市通信管理局也積極溝通協調上級部門,幫企業找到了解決途徑:企業若從外省企業主體轉移網站至本企業,可先申請新增備案主體,待審核通過后向接入商申請域名遷移,遷移期間網站能正常使用,不受備案審批影響。
得到上述答復后,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市黨風政風監督員立即趕往相關企業,反饋相關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真是太好了,解決我們的大困擾。”企業相關負責人肯定了市通信管理局的積極推動和“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機制,并為“一對一”的溝通聯系模式點贊。
【互動】
發現問題線索 兩個渠道可反映
當前,市紀委監委正在開展企業發展經營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排查,如果您發現涉及專項排查的問題,可關注“廈門黨風政風監督臺”微信公眾號或撥打《廈門日報》“監督在線”互動電話5581719,與市黨風政風監督員、相關媒體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