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黃金周,廈門港集裝箱作業異常繁忙:所屬馬士基、地中海、現代船務等知名航商的集裝箱船舶接踵而至,其中船長399.9米的20萬噸級世界最大集裝箱船舶共計3艘次,全港第四季度生產迎來開門紅。
10月3日,一艘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駛入廈門港。(本報記者 王協云攝)
廈門港嵩嶼集裝箱碼頭接待能力為世界一流。船期表顯示,10月1日至7日,該碼頭將接連迎來“馬士基埃德蒙頓”輪、“地中海薩瑪”輪、“喬治馬士基”輪、“地中海萊妮”輪、“現代格但斯克”輪、“馬士基埃因霍溫”輪等巨輪。其中“現代格但斯克”輪為目前的“船王”,最大可裝載約2.4萬個集裝箱。
在碼頭現場,岸邊橋吊從船上穩穩抓起集裝箱,卸至船邊的拖車上、再運至堆場,整個流程連貫緊湊。“這個國慶黃金周,可以說是今年以來最繁忙的一周,碼頭一線全員在崗,大家放棄休假連續奮戰,爭分奪秒搶作業。”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巨輪在港,每分每秒都是成本,假如一個艘次延誤,將對后續作業產生連鎖反應,因此,效率被擺在了首要位置。
全球貿易9成貨運量依靠海運實現,集裝箱運輸也被稱為全球經貿的晴雨表。廈門港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巨輪連番靠泊廈門港,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健康平穩,產業鏈和供應鏈“兩鏈”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廈門港完成集裝箱生產量約837萬標箱,同比微增,這是今年以來,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同比“由負轉正”。“通過狠抓疫情防控和港航生產,今年6月至9月,全港單月吞吐量連破百萬標箱,創下歷史最好成績,抹平了今年前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增長影響。”該負責人表示,第四季度伊始,多艘巨輪集中到港,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有力確保全年吞吐量實現增長,為奪取全年“雙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廈門日報記者 徐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