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廈門 > 廈門新聞 > 正文

    廈門最后的龜糕印雕刻師 尋找傳承人讓技藝活下去

    來源:海西晨報 2018-01-29 15:46 http://www.vistrails.com/

     潘海員制作的龜糕印。

    潘海員制作的龜糕印。

    龜糕印雕刻是門精細活,每一刀都很講究。

    龜糕印雕刻是門精細活,每一刀都很講究。

    潘海員從來不用機器,全靠純手工制作龜糕印。

    潘海員從來不用機器,全靠純手工制作龜糕印。

      在中山路南轎巷,有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面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龜糕印。廈門惟一一位龜糕印雕刻技藝人潘海員,靠著一張從祖上傳下來的老桌子、一套100余把各式各樣的刻刀、一副眼鏡和一盞臺燈,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龜糕印手工雕刻工作。

      1979年,潘海員開始跟著父親學龜糕印雕刻,這刻刀一握便是近40年。雖然現在龜糕印的需求越來越少,但作為龜糕印雕刻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他始終沒有放棄的念頭。為了留住這門手藝,左腿天生殘疾的他以頑強的意志扛起重任,努力尋找傳承人。

      十年苦練方下刀刻處女作

      龜糕,是用模具將糯米原料印出烏龜造型制作而成的一種糕點。在閩南地區,每逢大小民俗節日,供桌上都少不了龜糕。龜糕印雕刻技藝作為閩南傳統的雕刻技藝,至今已傳承百年。潘海員是這種技藝的第五代傳人,也是廈門地區惟一的龜糕印雕刻技師。

      潘海員祖籍安溪,他的太祖父潘儀一輩就開始從事龜糕印雕刻,祖父潘乾在50歲時帶著這門手藝落戶廈門。從小,潘海員對龜糕印就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1979年,高中畢業的潘海員開始跟著父親專職做龜糕印。父親為了讓潘海員打實基礎,光是打洞磨邊,就讓潘海員學了三年,之后的七年時間也只是讓他打打下手,刻刻月餅模具。直到1989年,潘海員才完整地刻出了人生中第一把龜糕印。

      潘海員說,自從開始學刻龜糕印,手要么被木錘敲到,要么被刻刀扎傷,最多的時候,雙手被刻刀扎了十幾個洞。一年到頭來,只要洗手總會帶著刺痛感,可他從未放棄。

      床邊放紙筆捕捉夢中靈感

      在學習刻印早期,潘海員的床邊總會放著鉛筆和紙張。有好幾回,潘海員在睡夢中夢見了花草的形狀,就趕緊起身畫下來。如今,每一幅龜糕印的圖形都雕刻在他腦海中。

      龜糕印雕刻技藝工序復雜,涉及工具繁多,包括木鋸、刨刀、繪圖筆、尺、斧頭、油漆刷、大小刻刀等。潘海員說,每個工具的使用,從入門到精通少則幾個月,多則要若干年。

      雕刻分為陰雕和陽雕兩種,潘海員的龜糕印雕刻手藝屬于陰雕。潘海員在傳承祖輩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添加了更多寓意深刻的代表性花紋,如魚、銅錢、壽桃等,同時增加了月餅模、素餅模等模具類型。

      潘海員所雕刻的龜糕印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龜甲、龜足、龜首十分逼真,尺寸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徑78厘米,最小的直徑僅3厘米。他以刀代筆,讓壽龜從一塊塊木板中“脫殼而出”,變得栩栩如生。

      手工雕刻賦予作品生命力

      在潘海員看來,一把小小的龜糕印,每一刀都要很講究。角度是否準確、凹處深淺是否得當,都會影響龜糕印的成敗,而這手藝靠的是經年累月的練習。潘海員說,完成一把簡單的小龜糕印,大約需要兩三天時間,而圖案較復雜、較大的龜糕印,則要花一個多星期制作。

      對于制作龜糕印的木材,潘海員都堅持親自挑選。他向記者透露,樟木買回家后,他都會先放一年,讓木材水分蒸發,以便下刀。由于木材的質量不同,有時一塊長近1米的木板只能制作出一把中型的龜糕印。

      曾有買家稱贊潘海員的作品像是機器刻出來的,可事實上,潘海員從來都不用機器,全靠純手工制作龜糕印。“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完全不同,手工雕刻出來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潘海員說。

      不僅如此,潘海員還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采用不同材質的木頭,將龜糕印從以往的生活用品,發展成為具有吉祥寓意的精美工藝品,從而具備收藏價值,吸引了許多外地客人專程來購買。

      尋找傳承人讓技藝活下去

      2000年以前,潘海員的龜糕印工作室生意火紅。當時,他還承包了廈門市場大多數月餅模具的制作。后來,隨著機器雕刻的發展,低成本的塑膠模具盛行,傳統的龜糕印需求量大幅減少。“以前一天能賣出十幾把,現在有時一個月都賣不出去一把。”潘海員說。

      即便如此,潘海員仍堅守著這一祖上傳承下來的手藝,同時也在尋找傳承人。為了留住這門老手藝,不僅潘海員在努力,思明區文體出版局、思明區文化館等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協助他在外圖書城開設了“雕刻傳統,印記鄉愁”展示暨公益培訓班。

      培訓班上,從器具手法的熟悉使用,到龜紋的繪制學習,潘師傅對學員們都耐心地輔導。他告訴記者,龜糕印雕刻技術并非不傳之秘,鼓勵社會上對龜糕印雕刻技藝有興趣的人士都來學習,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海西晨報記者 吳宇豪)

    原標題:廈門最后的龜糕印雕刻師身殘志堅扛起重任 尋傳承人
    責任編輯:袁靜靜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空管塔臺封頂 是機場最高
  • 廈門信息集團創新招商方式 推動電工合金子
  • 廈門打造首個防非反詐警企社服務工作陣地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中央八項規定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有何不同 3歲女童突然脫發 查出鉈中毒 醫生:毒性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部省際工作會議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描寫 兒子高燒不退查出白血病媽媽一夜白頭 一 省領導赴泉州調研 龍巖茶葉首次出口尼泊爾 張毅恭調研督導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