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得曬圖“交作業”
群成員幾乎沒有交流
“為什么非得在朋友圈曬圖才能報名?是不是群主為了吸粉?”家長王女士加入一個閱讀群后,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王女士說,雖然這個群號稱是公益的,不收費用,但是群主要求成員每個月都要在朋友圈曬一次群二維碼,還要截圖為證,好像交作業一樣。剛開始,群里有100多個成員,后來陸續有人退出,王女士加入一個多月后,也選擇了退群。
家長蔡女士參加過孩子班級組建的親子閱讀QQ群。每天,大家在群里“打卡簽到”,互相督促,家長把孩子朗讀或者講故事的語音錄下來發到群里,大家一起交流心得體會,親子閱讀的氛圍越來越好。但是最近,蔡女士又加入了一個親子閱讀微信群發現,每天除了群主刷群規、固定時間推送一條學習資源外,群里的成員基本沒有交流,蔡女士感覺效果不好。
除“群規”刷屏外沒有互動,詢問信息來源無人回應
上周,記者加入一個閱讀唐詩的微信群。連續幾天,群里只有群主不斷發“群規”,沒有任何互動。有一天晚上,群里發了160多條信息,除了群主分享的讀書鏈接外,其他都是“群規”。除此之外,群成員之間沒有任何互動交流。記者多次詢問群主,組織者是不是老師?這些讀書鏈接來自哪里?知識點是否準確無誤?但群主都“視而不見”,繼續刷“群規”。另外幾名群成員也詢問群主信息來源,但依然無人回應。
據了解,這些微信群背后的運營者有的是個人,有的是教育培訓機構或網絡技術公司。以公司名義運營的,往往分工明確,有的設了班主任和學習委員,但主要職責基本上也是督促大家按照“群規”曬圖發朋友圈,幾乎看不到哪個管理員引導大家如何閱讀或者進行閱讀分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