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6月1日,60噸攜帶檢疫性病菌的新西蘭進口青菜種子,在廈門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的監督下從廈門口岸退運出境。據悉,這是全國首例大規模商業引種發現檢疫性病菌——油菜莖基潰瘍病菌案例。
5月26日,一批數量達60噸、貨值12.6萬美元的青菜種子,從新西蘭利特爾頓港發運至廈門東渡。經過口岸現場檢疫、官方實驗室采用PCR方法檢測、第三方權威實驗室基因序列測定復核,廈門檢驗檢疫局最終確認該批種子攜帶油菜莖基潰瘍病菌。
廈門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說,油菜莖基潰瘍病菌是列入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的植物病原真菌,危害油料作物油菜及白菜、甘藍、芥菜等近30種十字花科植物,致病力強,能引起莖基潰瘍、植株倒伏和死亡。
據介紹,該批種子擬在福州、漳州地區種植,可播種面積超過6萬畝,是廈門口岸歷史上截獲的潛在播種面積最大的染疫植物種苗,一旦流入生產環節,疫情傳播風險巨大。
廈門檢驗檢疫局提醒相關進出口企業,慎重從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疫情發生區引進十字花科作物種子,嚴控大規模商業引種。企業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識,主動學習動植物檢疫法律法規,進口種苗時在合同中訂明中國植物檢疫要求,避免貿易損失和疫情風險。(本網記者 鄭友賢 通訊員 龐林 鄭萬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