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問3
老舊檔案如何修補?
全靠人工一雙巧手裱糊
就像人生病進醫院首先要做檢查一樣,當一批文件作為檔案進入檔案館進行永久保存之前,一定要經過徹底的消毒。
在一樓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一臺真空充氮除蟲滅菌裝置正在默不作聲地工作,在檔案館待了31年的李志明,平時也兼顧檔案消毒的工作。他大致介紹了消毒的過程——首先要把檔案裝進機器里,然后抽真空,保持72小時,再加入純氮加壓,保持12個小時,通過真空擠壓和加氮高壓使菌蟲爆裂,加上氮氣稀釋空氣中的氧分子,令菌蟲缺氧而死。“這兩層的功效,基本上可以100%殺菌除蟲。”
在2樓的修復室,林春云也正忙碌著,陪伴她的是一份份珍貴歷史檔案。把殘缺破損的民國時期檔案一張張輕輕放置在塑料墊上,用浸潤在手工調制的漿糊里的刷子刷一遍,拿著鑷子等工具對著紙張“動手術”,捏、刷,反復數遍,直到紙張完全附著在塑料墊且沒有產生一點氣泡,之后,再將白宣紙裱貼上去,完全晾干,再修補??此坪唵蔚膸讉€動作,凝聚的卻是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館藏的一些清朝和民國時期的檔案,由于歷史久遠和過去完全依靠查閱原件的傳統利用方式,已經不同程度地存在損害現象。這時,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就要“登場”了。數十位工作人員,忙著通過打字、掃描、數碼相機等方式進行電子轉化,讓檔案留存的時間更為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