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晚報報道 大嶝的老人只要加入農村社保,60歲以后每個月能領400元補貼。其中200元是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另外的200元是大嶝海域退養后提供的過渡期生活補助金。
麥埕村是大嶝東埕社區的一個自然村,緊挨著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村里的閩南古厝,是村中老人集中居住的區域。麥埕村老人會會長曾玉瑞說,村里有800多名村民,其中老人150名左右,80歲以上的有20多人。除了少數老人與兒女一起生活外,大部分是獨居或空巢老人。
子女不在身邊,老人們相互照顧、幫助,村里的老人會成了他們的“家”。有些老人還能做點零活補貼家用。
閑不住的老人種菜
辛苦的老人打零工
78歲的曾慶諸老人說,村里大部分老人都跟子女分了家,子女在村口外建了新房子,老人則都住在村中的老屋。由于政府補貼到位,老人們衣食基本無憂。
曾慶諸的老伴76歲了,仍閑不住,在老屋周圍開墾了小菜園,平時還去地里種花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這樣的養老生活,讓他們覺得平淡而幸福。
與曾慶諸相鄰的,是他的嫂子張紅花。張阿婆今年也78歲了,老伴去年過世,她現在獨自生活。張阿婆腿腳不便,出行時用一個帶輪子的小椅子支撐。子女們時常會來探望她,村里的老人也喜歡找她聊天。
張阿婆有點聾,打電話時她都聽不清,所以家里沒裝電話。如果有什么事想告訴子女,鄰居們會幫她傳話,有時候還會幫她買菜回來。
82歲的張花瑩(音)阿婆是個苦命的女人,丈夫30多歲就去世了,三個兒子也先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一個孫子和她相依為命。五個女兒出嫁了,每年春節會回來看看她,給她幾百元生活費。
除了政府補貼,孫子每個月有1000元左右收入。祖孫兩人生活清苦,舍不得用液化氣,阿婆每天撿柴火煮飯。海蠣收獲的季節,她幫人剖海蠣賺點錢補貼家用。
想組織腰鼓隊演出掙錢
還計劃建個公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麥埕村的老人基本上都有人照顧。有些行動不便的,或家庭貧困的,除了老伴或者子孫照看外,鄰里之間老人會互幫互助。
雖然老人們的生活閑適,但是他們還讓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滋有味。曾玉瑞告訴記者,老人會最近正在著手成立本村的腰鼓隊和大鼓隊。村里有很多“人才”,在東埕社區的腰鼓隊,他們村一直是“頂梁柱”。老人參加了腰鼓隊,到別的地方演出,還可以賺點演出費。
另外,他們還打算在大嶝小鎮前面申請建設一個大公廁,現在已初步獲得審批。曾玉瑞說,屆時將派村中的兩三個老人去打掃管理,這樣不僅可以讓一些老人就業,還能為大嶝旅游的發展貢獻余熱。(文/圖 記者 戴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