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一種既可觀賞又可入菜的“盆栽菜”逐漸占據了一些市民的陽臺甚至客廳。而島外不少農場也嗅到了這種商機,搶占這一市場。
像養花一樣種菜
要準備晚餐了,許阿姨盤算了下,就做個甘藍炒牛肉吧。她從菜市場買了一些牛肉,但并沒買甘藍,因為家里有現采的。
羽衣甘藍就種在陽臺的一個花盆里,除了羽衣甘藍,還有兩盆薄荷葉、九層塔,將不大的陽臺裝扮得郁郁蔥蔥。
作為家庭主婦,許阿姨之前也沒讓自己的陽臺閑著,買了一些種子種了白菜、蒜苗、蔥之類的家常菜。不過,這些并不是她親自培育的,在搬進家時,這些“盆栽菜”就成熟了,她只需負責收成。
白領李小姐家也有一些盆栽菜,她喜歡的是迷迭香、檸檬葉等比較有小資情調的品種———迷迭香放入熱開水,再加些蜂蜜,就是一壺清香的茶了;檸檬葉則在煮豬肺湯時加入幾片,味道就更鮮美了。
“盆栽是送貨上門的,只要澆澆水就好了,隔幾天就可以有收成?!崩钚〗泔@得有些愜意。
在采訪中,精明的許阿姨還給導報記者算了算經濟賬,像九層塔,市場零售價1斤需要30多元。一個月可以采七八次,合計起來大概也能有1斤的量,差不多可以抵上30元左右的盆栽錢。而且,像九層塔這樣的植物,如果養得好的話,能采摘一兩年,還是挺劃算的。
天南地北的特色菜都能種
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盆栽蔬菜在廈門市面上還較少見,但島外一些農場已經嗅到了商機,并開拓了一定市場。
同安一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去年嘗試著培育了一些,但因經驗不足,市場效果不好。不過,他們依然看好這一市場,準備繼續培育更多的品種。
而位于集美的捷圣生態農業種植園培育盆栽菜已經三四年了,在解決了最初的推廣難題后,已經嘗到了甜頭。
“剛開始一年也就賣個一兩百盆,現在每年的供應量已經增加到近萬盆?!睋N植園負責人鐘先生介紹,目前他們的盆栽菜有幾十個品種,主要是從臺灣、泰國、美國等地引進的特色菜。按品種不同,價位最低的十幾元,最高的上百元。
據了解,除了一些嘗鮮的市民,盆栽菜的消費主力還是房地產公司、保險公司等大客戶。這些企業往往都是整車地購買,除了在自己的公司擺一些外,更是把盆栽菜當成了送客戶的創意禮品,據說還挺受客戶歡迎的。
銷量和利潤較穩定
“現在盆栽菜的營業額能占到整個種植園的25%,已經有利潤了?!辩娤壬嬖V導報記者,一盆盆栽菜的誕生,需要經過有機肥配置、種苗培育再到可以采收,少則需要3個月,而像臺灣山蘇,培育期更是需要兩三年。
鐘先生算了算,一盆枸杞葉零售大概是15元,塑料盆和有機肥的成本要5-6元,育苗和管理成本5元左右,再加上運輸費用,利潤還是可觀的。
不過,鐘先生坦言,如果整體來算,其實盆栽菜的利潤還沒有大棚菜來得多。大棚菜可以多次采摘銷售,而盆栽菜只是一次性買賣。但盆栽菜的好處在于銷量和利潤比較穩定,而且可以開辟新的客戶源。如果客戶多了,利潤也會相應地提升。(記者張順和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