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導報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有幾個北方人在廈門各大古玩城兜售古玉,不過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為假貨,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上當?!弊蛱煜挛?,古玩商小陳向導報記者報料稱,古玉收藏本來是相對冷門的,但隨著這幾年古玉價格屢創新高,市場升溫不少,引來了一批造假者“掘金”。
民間古玉價格年均漲三成
“可惜都是假貨,不然那個價格應該算是撿漏了,看那個做工,廈門收藏者若眼睛不夠‘毒’,很容易上當的?!闭f起這批假古玉,玩了四五年古玉的小陳滿臉的惋惜,據他形容,這批東西以擺件居多,號稱有戰國的、漢代的和宋朝的,仿造的工藝也不錯,很容易讓人打眼。
怎么會忽然有人來兜售假古玉呢?這主要和近年來穩步攀升的古玉行情有關。
據古玉收藏愛好者老蔡介紹,一件戰國時期的龍鳳玉件,上世紀90年代初亮相拍賣會時,其成交價僅約為2萬元人民幣,而同樣的東西,近兩年輕易超過50萬元;紅山文化時期的一件小玉蟬,上世紀90年代初,僅拍出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但如今叫價百來萬元不一定能到手。
而拍賣市場上,漢代玉器的成交價也已逼近千萬元人民幣。2008年11月4日,倫敦佳士得上拍一件長9.3厘米的西漢黃玉帶鉤,估價10萬至15萬英鎊,最終以82.525萬英鎊(當時約合983.7萬元人民幣)成交;北京翰海2009年11月10日拍出的兩件一組的漢代跽坐吏玉燈、盤,拍前估價250萬至280萬元,而成交價卻高達604.8萬元。
廈門藏家李天保,是中國紅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機構的理事。他告訴導報記者,雖然古玉在民間交流的價格遠遠比不上拍賣會的價格,但這些年來也大幅上漲,平均下來每年漲幅都在30%左右。三四年前,他以萬把塊淘到的寶貝,現在身價已經翻了好幾倍。
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各大古玩城也發現,各古玩城里基本都有經營古玉的商家。兩年前,收藏名家馬未都來廈門時,就花5000元淘了件金代的青白玉魚,使得古玉收藏一時間升溫不少。
古玉器仿造之風很盛行
古玉收藏前景自然不必說,但是對收藏愛好者來說,分辨古玉的真假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今,由于古玉市場升溫,各種贗品更是層出不窮,古玉商家也良莠不齊?!毙£愓f,入門級玩家必須好好練練眼力,畢竟贗品永遠比真品多,這是古玩市場的規律。而當代的“仿古高手”為了使贗品看起來更逼真,也開始學習古代拉弓蘸上解玉砂切割,用腳踏木輪代替高速電機雕刻,打孔時兩頭對鉆。做舊也有諸多方法,如上色、煙熏、提油、火燒、酸蝕、土埋等。
據悉,目前中國的仿古玉器之風很盛,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江蘇及浙江,如很多拍賣公司所拍的所謂戰國、漢代玉器,95%出自江蘇的邳州。邳州做的仿古玉器銷往了全國各地,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不法商販將這些仿古玉器偽造成出土古玉,欺騙購買者,以假亂真。
想辨真假需長期積累知識
“作為古玉玩家,需要了解大量背景知識,如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造型、紋飾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樣,要熟記這些玉器的特點?!崩钐毂Uf,收藏愛好者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當然,多上手看古玉,多參觀博物館藏品,多與專家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
看古玉要分三步走。李天保說,要清楚地分辨真假,需要長期的積累,但對一般收藏者來說,首先看做工,古玉都是手工或者石頭磨制而成,比較抽象、粗獷;其次是器形,古玉的形狀多來自古代的工具、圖騰等,而假貨的器形多是臆想出來的;還有一個最大特征便是沁色,古玉埋于地下,幾千年下來一定會有地下礦物質侵蝕,而這種侵蝕是從外到內都有的,假貨大多只是在表面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