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甜粿重達720斤?是的,您沒聽錯。昨日,這一高達1.3米、重達720斤的大籠甜粿于同安鳳崗崗頭洪氏宗祠亮相,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近萬名鄉親競相前來觀看。
同安鳳崗崗頭大籠甜粿亮相。
據鳳崗社區老人協會會長洪振宗介紹,鳳崗的大籠甜粿一般只有在過年時才制作,并于正月初九時用于敬拜天公、祈福。此次崗頭洪氏宗祠重建落成,該社區特將該大籠甜粿對外展示,旨在讓海內外鄉親共同見證這一盛況。“該大籠甜粿重達720斤,使用了320斤糯米粉、195斤紅糖等,由村里30多名壯漢參與制作,耗時8個小時。”洪振宗說。
“這也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海外洪氏鄉親的鄉愁記載體,更是海內外鄉親尋根謁祖、加強感情交流的載體。”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表示,鳳崗大籠甜粿是民間“敬天公”的民俗活動之一,制作使用的模板是清代時期的,可以推測鳳崗大籠甜粿的制作至少有百年歷史。2013年,廈門市人民政府、廈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正式為崗頭大籠甜粿手工制作技藝頒發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匾。
據了解,崗頭洪氏宗祠落成儀式、廈門市非遺項目崗頭大籠甜粿手工制作技藝石雕坊落成儀式也于昨日舉行。據洪振宗透露,海內外鄉親共捐資約210萬元,重建宗祠和興建石雕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