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之事一般發生在人車之間,見有車駛來,有人故意撞上去訛錢。沒想到吧,有輛小車也干起了“碰瓷”,見旁邊有車要變道,它就加速沖出去制造事故。
9個月時間,這輛小車就“出事”了72次。今天上午,警方對外通報了這起罕見的詐騙案件。
■7月6日長岸路(上圖),7月25日湖濱南路湖濱西路口(左圖),黑色為吉利車。
懷疑
調查發現:“均是他人變道在先,該車故意加速刮擦”
今年8月下旬,110指揮中心民警通過交通事故遠程定責系統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一輛廈門牌照黑色吉利小車,居然在9個月時間發生了72起交通事故,這些事故多發生在廈禾路、湖濱南路、湖濱北路等主干道上。蹊蹺的是,這些事故的情況大致相同,都是在行駛過程中,該車被旁邊一側的車輛刮碰。
“這么多起事故,居然全都是對方肇事。”民警說,即便該車車主駕駛技術不過關,9個月也不可能被撞72次,這也太離譜了吧?
警方隨即對該車展開調查。調查發現,該車所涉及的事故,都是“他人變道在先,該車故意加速刮擦”,此外,在核對各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時,民警發現這輛車經常去定損,但涉事金額都不高,碰撞部位高度重疊,都集中在該車的前側左右車頭部位。
保險公司說,該車所涉及的事故都是小事故,理賠金額都不到千元,按照保險公司的簡易做法,都是直接將錢打給吉利車一方,讓后者去維修。
事故率高,又都是被撞,即便報警也是受害方,出險也是免責方,而且每次都能拿到小額賠付,警方高度懷疑該車有碰瓷和騙保之嫌。
求證
它又“出事”了,手法和以前一模一樣
民警猜測,這輛車估計還會發生下一起“事故”,車主肯定還會報警。
9月5日下午5點左右,110報警服務臺接到報警稱,曾厝垵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當肇事司機報出對方的車牌號時,民警心頭暗喜:又是它,它果然又開始行動了。“和一輛龍巖牌照的小車發生刮擦,還是老樣子,龍巖車變道時,吉利車又加速沖過去,導致被撞。”民警通過遠程定責視頻回放發現了該車。
110民警馬上將警情告知濱海交警中隊,并通報給曾厝垵邊防派出所。不久,吉利車車主被民警帶回曾厝垵邊防派出所審查。
據了解,司機姓涂,今年47歲,吉利車為其所有。剛接受審查時,涂某還一直喊冤,說自己是被撞方,怎么還要被調查。當民警將他今年的事故情況說出時,他慢慢沒了底氣。在大量證據面前,他終于低頭認罪。
查實
“成功”騙保22單
其他大多現金私了
涂某交代,從去年至今,他駕駛這輛小車在思明、湖里和集美等多處交通要道,故意制造車輛刮擦交通事故,以騙取被害人保險賠償金。截至目前,他作案32起,騙取“肇事”車主的保險賠償金合計1.3萬余元。
涂某說,他每次制造事故后,都抓住對方變道在先的過錯,開始要價,不過每次價格都在1000元以下,有的車主讓保險公司理賠,有的則當場賠付現金私了。
“他不怕交警到場,認為是自己的車,即便報警,交警也是定對方的全責,所以他詐騙成功率很高。”民警說,涂某的這輛車比較老舊,雖然不確定是否是二手車,但以他騙得的金額來算,這輛車的成本至少回來了一半。
民警說,如果沒有遠程定責系統的統計,很難發現涂某的詐騙行為,“如果只是各交警大隊和各保險公司接到的報警,很難集中起來做分析研判,也會疏忽掉涂某的詐騙行為。”民警說。
目前,涂某已被刑拘,案件已移送至思明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