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閩南文化 > 風土人情 > 閩南民俗 > 正文

    閩南泉州節俗禮儀之服飾民俗篇

      二、男性服裝

      清代泉州男裝,有便服與禮服之分。便服上著短式漢裝,其款式初為大裾,后改對襟;下著寬筒深檔褲,折疊腰間系以褲帶,禮服是著大裾右衽的長衫,外加馬褂,馬褂有馬甲式和漢裝式兩種。與女子不同,男子大多戴帽,尤其是老人和兒童。帽子有瓜皮帽、布風帽、紗猴帽,羊毛帽等。瓜皮帽亦可作禮帽,為顯示身份,官紳豪富之帽前常綴以碧玉或瑪瑙。鞋子多為自制的平底布鞋,配以白布襪。平民百姓,許多人整年沒鞋穿,長途肩挑和遠行,則穿草鞋。

      民國初期,處于新舊文化形態激烈碰撞的歷史交替之際,服飾式樣的變化更具有文化革命的意味。中國服飾史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山裝,自30年代起在泉州逐漸流行,其穿著范圍,至40年代已由城鎮發展到農村。穿西裝的人也日趨增多。男學生與女學生一樣統一著裝,初中、高小學生為童子軍服,載船形或平邊的“童子軍帽”,高中學生為中山裝,戴“鴨舌帽”。俗稱“遮瓢”的呢禮帽,由上層社會逐漸擴展到城鄉平民。鞋襪多為男女通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裝。長衫幾乎絕跡,灰色和藍色的“列寧服”、“干部服”、“八角帽”風靡一時。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青年男裝多為小翻領對襟衫及西式長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兩種職業性服裝頗受男人歡迎:一是男式綠色軍裝,在青少年中十分趨時;一是惠安、晉江沿海一帶漁民常穿的“討海衫”這是用荔枝柴汁(俗稱紅柴汁)染成的暗紅色粗布衫,亦稱“紅柴汁衫”,為年紀較大者所喜愛。以穿軍裝為時髦,主要與當時國內“全國學解放軍”的大氣候有關。而愛穿“討海衫”,其原因可能是其具有耐穿不易臟的實用性,以及更能體現勞動人民樸素本色的特點。

      80年代以來,作為觀念更新和思想解放的表現形式,泉州男性服裝也變化甚大,以往呆板、單調的服飾格局完全被打破了。服裝店里,各種時裝,琳瑯滿目,或本地名牌,或海外進口,任君挑選。青少年偏愛富有朝氣的T恤衫、牛仔服、運動服等。色彩單調的中山裝仍為老年人所常服,不失老者風度。兒童服裝更是五彩繽紛,其價格甚至不亞于成人服裝。泉州男裝最為大眾化的當為前克衣。出席莊重的場合,男人多穿西裝、結領帶、著皮鞋。甚至在鄉下耕地種田者,身穿西裝,腳著鞋襪的也不在少數。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泉州兩劇目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
  • 傳承就是最好的紀念 梨園戲著名導演蘇彥碩
  • 新加坡義正宮到永寧包公館 開展包公民俗文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習近平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京閉 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 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全文) 1870萬人次 全國鐵路迎來“五一”節前出 七部門聯合發布《終端設備直連衛星服務管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電信業務“明白辦 傳染病防治法完成修訂 強化公共衛生法治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