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大學生來說,英語四六級考試并不陌生,但閩南語四六級考試就不那么普遍了。從去年開始,自一份“山寨版”四六級試卷現身網絡,方言測試迅速在網民中流傳開來,并在網民們的集思廣益下“開發”出各種不同版本。
“某應”的意思是“太不實用”、“K家”指的是乞丐,而“李夾昧”則是閩南語中的經典問候語,這些閩南語方言測試出現不少版本,更有網友“研發”出六級版本,這些試卷在外地人眼里簡直是“天書”,更不同程度難倒本地人。其中,最熱的莫過于“新版閩南語四級考試”這個版本,這個版本將試題分為選擇題、是非題、名詞解釋和俗語解釋4個部分。選擇題部分,出題者將閩南語的發音以音譯的方式譯成普通話漢字。
由于閩南語的特殊性,這種翻譯方法使得許多“考生”百思不得其解,如“殺帕”、“麥啊立”、“倒來去”。在是非題方面,出題者則將閩南語融入日常對話中,如“某打”、“李呀水”、“李夾昧”等。而名詞解釋中的“凍未掉”則相對比較簡單。
網友表示,制作方言試題前,他會通過朋友或網友收集當地方言知識,再根據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設計層層“關卡”,甚至一些方言試題,還是由網友免費幫忙制作的。不少網友坦言,他們做這些測試題只是為了好玩,讓大家了解各地方言,并沒有商業目的。語言專家表示,普通話之所以能夠測試,是因為有相關的規范和標準,且經過系統研究、測試、論證?!胺窖砸彩敲袼孜幕囊徊糠?,不應該被淘汰。但是,各地方言沒有統一的標準,從這一點來說,網絡提供的方言測試,沒有任何權威性,只能作為娛樂消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