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詹,字行周,泉州晉江人。唐代文學家,博羅縣丞歐陽昌之子,“開八閩文教之先”文學家詩人。二十歲時就能寫一手好文章,文章是大氣磅礴,汪洋恣肆。
唐德宗貞元年間,歐陽詹進士及第,吏部主持的關試結束之后,到太原去旅游。樂妓中有個他所喜歡的人,兩人相處得十分親熱。等他要回京城時,便與她訂立盟約道:"回到京城后,我會來迎接你的。"說完灑淚而別,并贈給她一首詩道:"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去意既未甘,居情諒多辛。五原東北晉,千里西南秦。一屐不出門,一車無停輪。流萍與系瓠,早晚期相親。"不久,歐陽詹擔任了國子四門助教,居住在京城里。太原相遇的那個樂妓,分手之后時刻思念著歐陽詹,過了一年便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嚴重。她便將自己的發髻對著鏡剪了下來,裝在小匣里,然后對身邊的丫環說:"我就要死了,如果歐陽公子的使者能到這里來,你可將此小匣交給他作為信物。"同時又留下了一首詩,詩中寫道:"自從別后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時云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寫完這首詩后,她便去世了。
等歐陽詹的使者來到時,那位丫環便如實告訴了來使,使者帶著小匣回到京城,講述了事情的經過。歐陽詹打開小匣子看過,又見了那首遺詩,頓覺五雷轟頂,一聲長嚎便死去了。舊友孟簡寫詩表示對友人歐陽詹的哀悼痛哭,詩的序言寫道:歐陽公子乃閩越之精英,因為卓有文才而及第,從此開始為朝廷效命。受著太學之奉祿,襄助成均之數化,在任期間,卓有勞績。在我唐朝貞元巳卯那年,歐陽詹經上書相府,議論國政大事,文風清正雅浩,辭旨懇切質直。時置東方戰事只起,所以府縣未能及時對他進勉勵和保舉。時日既久,他有些倦了去太原宴游?;氐骄┏遣痪?,便逝世于官位上了?;叵肫饋?,實在令人悲哀呵!歐陽出身貧寒,為求功名而刻苦攻讀,生活極為勤儉,從不染身于聲色,直到出仕為官,也不知洞房嬌妻之為盅惑。剛到太原之時,在大將軍的宴席之上,有位北方出名的樂妓頻頻注目于歐陽,歐陽為情所動,留在太原與她朝處數月。作為燕婉之樂,平生只有這一次。后來兩人分手,歌妓請求同行,歐陽說道:"眾目睽睽,不可不畏。"于是告辭,請她等待回到京城后再來迎接。分別之后,歐陽終因有事纏身而延誤,不能如期踐約,過了約定期限方才派人快馬前往,秘密迎接歌妓。歌妓因為長期思念而釀成疾病,臨死之前剪掉自己的云髻,告訴侍兒道:"心上的人兒會來看望我,屆時可將發髻相贈作為信物。"使者得到發髻之后,帶著一匹空馬返了回來,將發髻交給歐陽。歐陽追悔不及,傷心慟哭,過了十天便與世長辭。
則韓愈作何蕃書,所謂歐陽詹生者也,河南穆玄道訪問我,常嘆息其事,嗚呼!男女之間互相鐘愛,往往導致為愛情獻出生命,這也不是什么荒謬的事情。大凡能夠及時割斷愛情,不為對方的姿色所誘惑,怎么會出現這類結局呢?
古樂府詩有《華山畿》?!队衽_新詠》中有《廬江小吏》,更是男女雙方都死于相愛,與歐陽詹的經歷有些類似。閑暇之日,筆者有感于此事,也曾偶爾作詩,借以將這段故事連貫起來: 有客非北逐,驅馬次太原。太原有佳人,神艷照行云。座上轉橫波,流光注夫君。 夫君意蕩漾,即日相交歡。定情非一詞,結念誓青山。生死不變易,中誠無間言。 此為太學徒,彼屬北府官。中夜欲相從,嚴城限軍門。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聞。 忽如隴頭水,坐作東西分。驚離腸千結,滴淚眼雙昏。本達京師回,駕期相追攀。 宿約始乘阻,彼憂已纏綿。高髻若黃鸝,危鬢如玉蟬。纖手自整理,剪刀斷其根。 柔情讬侍兒,為我遺所歡。所歡使者來,侍兒因復前。收淚取遺寄,深誠祈為傳。 封來贈君子,愿言慰窮泉。使者回復命,遲遲蓄悲酸。詹生喜言施,倒屐走迎門。 長跪聽未畢,驚傷涕漣漣。不飲亦不食,哀心百千端。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殘。 哀哉浩然氣,潰散歸化元。短生雖別離,長夜無阻難。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大夫早通脫,巧笑安能干。防身本苦節,一去何由還。后生莫沈迷,沈迷喪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