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就職演講”中,蔡英文提出,“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臺灣的處境”;10日發表演說時,蔡英文再次重申,“執政”以來啟動的改革,都是圍繞“改變年輕人處境”主軸進行。蔡英文上任后多次提到“年輕人”與青年政策,卻無實際舉措幫助改變臺灣年輕人低薪困境,反而接連出臺“法案”,強行砍掉7天“法定”假日,并鼓勵高中生畢業后直接就業。對此,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明確表示,蔡英文是在“惡化年輕人的處境”,民進黨已徹底讓臺灣青年失望,也對未來政策規劃毫無期待。
看蔡英文演說:真能幫年輕人加薪?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曾表示,要改變年輕人的處境,解決低薪問題。然而,加薪不能靠說,在臺灣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會買賬嗎?蔡英文要如何兌現承諾?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商業周刊》撰文指出,從蔡英文“雙十演說”來看,蔡當局一再強調要改變臺灣年輕人的現況,但對于經濟規劃卻排在年金改革、落實“轉型正義”、啟動“司法”改革之后,而且演說中只有模糊的提到產業。觀察傳統制造業、傳統科技業、服務業以及創新產業,臺灣這四大板塊都不踏實,要如何撐起經濟?
針對臺灣四大產業,黃齊元給出分析。傳統制造業方面,由于臺灣沒有加入FTA,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傳統科技業方面,因當局不準赴陸投資,臺灣曾經的龍頭產業競爭力漸失,如今大陸同業已成老大哥,臺灣業者反而變成小老弟。服務業方面,中國由“世界工廠”轉型成“世界市場”,但“服貿”未過讓臺灣失去不少機會,陸客來臺又受重創,等于兩頭空。而創新產業方面,蔡英文提到的生技、綠能、物聯網、智慧機械等創新產業,許多還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