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減少有產業關聯效應
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稱,自去年5月起陸客來臺人數逐月下滑,起初降幅僅一成,至年底降幅已擴至四成,其影響層面也由旅行業、住宿業、游覽車業轉而擴散至零售業、休閑服務業。受影響的產業不僅營收下滑,甚至雇用人數也開始減少,在產業關聯的波及下,其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社論稱,2002年當政的民進黨推出“觀光客倍增計劃”,但盡管有發展觀光的雄心,礙于僵化的兩岸政策,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僅讓觀光客由262萬人增至372萬人,其所創造的收入也僅由37億美元增至52億美元。而國民黨于2008年重新執政,重修兩岸關系,恢復兩岸交流,隨著兩岸直航,放寬陸客來臺限制,執政8年讓觀光客由384萬人倍增至1044萬人,旅行收入也由59億美元翻升至144億美元。
社論總結道,蔡英文去年就職演說中稱會妥善處理兩岸關系,并強調會提升人民的幸福。7個月過去,如今兩岸政治互信盡失,觀光業寒冬轉眼將至,而行政機構因應對策依舊是紙上談兵的“新南向”、停滯不前的“三駕馬車”、不食人間煙火的“一例一休”。如今百物齊漲,百業盡疲,如此人民的幸福豈能提升,而行政機構聲望又豈有不降之理?愿蔡英文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