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欲培養自己的球星
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足球工作的殷切希望、對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要求,青訓中心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杜兆才
點擊圖片進行投票 ↑
摘要
教育部門要抓好校園足球,鼓勵、支持各級學校成立足球隊和校園足球俱樂部,完善常態化、縱橫貫通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足球競賽體系,組織開展“校級班際比賽、區級校際聯賽、全市、全省系列決賽”。體教兩家要加強合作,打破壁壘,各青訓中心要布局網點校。
? 中國足協青訓工作現場辦公會。 中國足協供圖
? 塔子湖訓練基地。 中國足協供圖
? 岳敏指導小球員們訓練。 中國足協供圖
? 武漢塔子湖青訓基地內,小球員們正在訓練。 中國足協供圖
11月4-5日,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與新任男足青訓總監李樹斌、楊玉敏,女足青訓總監孫雯等人一同考察了武漢市內的塔子湖訓練基地,并在武漢會議中心召開了2018年“中國足協青訓工作現場辦公會”。
? 制定青訓中心的評估辦法,不達標的青訓中心將直接摘牌
今年1月31日,中國足協青訓中心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武漢與北京、上海、延邊等15個城市成為新一批“全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截至目前,中國足協與全國青訓工作開展好的省市合作,已建立了29個全國青訓中心。據杜兆才介紹,2020年左右,全國范圍內計劃建成50個武漢這樣的青訓中心,未來還將根據各青訓中心的情況劃分大區青訓學院。
在青訓中心內部,將構建“學校、區級、市級、國際”四級青訓體系。進入市級培訓班的青少年有望被選入國少隊,或被輸送至國外進修。據李樹斌介紹,此舉主要是為了青少年國家隊選材。
2019年初,中國足協將在香河國家足球訓練基地成立國家足球青訓學院,最終構建起“青訓中心、全國大區青訓學院、國家足球青訓學院”三級青訓培養體系。
配合該培養體系,青訓總監制度也將進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全國青訓總監(男足2人、女足1人)、分年齡段和區域青訓總監(6-8人)、全國青訓中心青訓總監(每中心1人)的體系。
杜兆才在現場辦公會上強調,青訓中心需要在教學、硬件等方面達到足協的標準,“絕不能濫竽充數,不合格的就黃牌警告。”
? 必須引進先進的訓練方法,足協無償為青訓中心聘請外教
一位長期在武漢從事青訓的與會人員提出,自己的俱樂部只建到2011年齡段,“因為再建就沒教練可用了。”教練數量少,是青訓面臨的普遍問題。然而更嚴峻的是,中國教練水平也與外教差距頗大。
“西班牙外教和中國教練,用同樣時間訓練,外教的質量就是高。”在現場辦公會上,前國家隊主帥、現任上海市足協主席朱廣滬談到了中外青訓教練水平的差距。
“我們教練以教動作、技術為主,而外教都在教團隊組織、配合接應、技戰術意識。兩個隊一比,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是外教帶的,哪個是中國教練帶的。”發言中,朱廣滬3次提高語調,“這么多年我們差在哪?就差在對足球認識不夠!”
“一部分足球人思想僵化,總有人問我‘國內教練怎么了?’”杜兆才也表示,中國的青訓必須與外國融合才能謀得出路,“現在必須引進先進的訓練方法,否則就是落后。”
為此,“百名青訓外教下基層”計劃將付諸實施。自今年開始,足協已經面向全球選聘優秀外教赴各地青訓中心從事青訓。據杜兆才介紹,協會將無償為有需求的青訓中心聘請外教,外教不但要教學生,還要承擔中方教練的培訓任務。
為了加大對校園足球教練的培訓力度,足協還將把D級教練員培訓權限下放給各省區市足協和有關高校。除此之外,還將為職業球員開通教練員培訓綠色通道,支持男女足退役球員投身青訓。
? 組織球探在全國選拔頂級球員,打造姚明、劉翔這樣的足球明星
會上,尚文體育董事長劉良培談到的青訓工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同,“首先,搞好青訓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其次,青訓工作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引進來,走出去,注重國內比賽的數量和質量,也要重視海外培訓計劃;而在小球員的選拔培養方面,一定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面對基層青訓教練匱乏的問題,他建議退役運動員從事教練行業,必須先做三年青訓教練,再去職業梯隊執教。
“中國足球還落后于世界,想提高必須和高手一起玩。”在杜兆才看來,請外教進來的同時,讓更多學生走出去同樣重要。
目前,中國足協正在加快海外青訓中心的建設。去年年底,首個國際青訓中心已經落戶捷克,未來還將在西班牙馬德里、巴西圣保羅和美國洛杉磯再建3個國際青訓中心。這將為國內優秀青少年球員提供更多赴國外訓練和比賽的機會。
此外,國家足球青訓學院還將與法國克萊方丹國家足球學院等世界知名青訓機構合作。足協將組織球探,每年在全國選拔兩三名頂級青少年球員,赴法國克萊方丹足球學院或歐洲足球俱樂部常年培養。杜兆才透露,未來很有可能與巴塞羅那青訓建立合作關系。
此舉并非單純將小球員送至國外,而是源于足協正在醞釀的“造星計劃”。“中國足球不出明星,很難沖出亞洲。整體提高是一方面,明星效應也非常重要。”杜兆才舉例說,“姚明、劉翔、蘇炳添一個人帶動整個項目,日本、韓國能有球星,中國為什么不能有?”
談及選材問題,杜兆才表示,要杜絕“走后門”現象的發生。“走個后門,教練員就給定了,足協蒙在鼓里,進了國少、國青身價倍增,在選拔機制上足協是下了很大力度的。”杜兆才提醒道,各青訓中心也要對這個問題加強管理。
依托青訓中心選材,中國足協還將組建U13至U17各年齡段國家集訓隊,并送往歐洲和南美足球發達國家長期訓練比賽。
杜兆才在中國足協青訓工作現場辦公會上的總結發言
“六項工作” “六點希望”
? 杜兆才在會上做總結發言。 中國足協供圖
? 中國足協的六項工作:
一是加快建設國內青訓中心。從今年1月開始,中國足協與全國足球基礎好、青訓開展好的省市加強合作,已建立29個全國青訓中心(含14個女足專項青訓中心)。計劃到2020年左右建成50個全國青訓中心。
二是加快建設國際青訓中心。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在歐美足球強國選址建設國際青訓中心。去年底,首個國際青訓中心已落戶捷克。我們已經選址西班牙馬德里、巴西圣保羅和美國洛杉磯(女足)再建3個國際青訓中心,為我國優秀青少年球員搭建國際交流和訓練比賽平臺。
三是加快成立國家足球青訓學院。2019年初,中國足協將在香河國家足球訓練基地成立國家足球青訓學院,努力構建“青訓中心-全國大區青訓學院-國家足球青訓學院”三級足球青訓專業培養體系。國家足球青訓學院將加強與法國克萊方丹國家足球學院等世界知名青訓機構的合作,努力打造我國足球青訓的“旗艦”。
四是構建青訓總監體系。自去年開始,中國足協建立青訓總監制度,面向全球聘請青訓專家和優秀退役球員擔任青訓總監。目前,中國足協已聘請法國著名青訓專家達米亞諾、我國資深教練李樹斌、楊玉敏和前男足國家隊國腳彭偉國擔任男足青訓總監,前女足國家隊孫雯、王紅和我國女足資深教練李錫才、林思躍擔任女足青訓總監。今后,協會將進一步完善青訓總監制度,逐步建立全國青訓總監(男足2人、女足1人)、分年齡段和區域青訓總監(6-8人)、全國青訓中心青訓總監(每中心1人)體系,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全面提升我國足球青訓專業化、實效化和國際化水平。
五是實施“百名青訓外教下基層計劃”。自今年開始, 面向全球選聘一批優秀外籍教練赴各地青訓中心從事青訓,1名外教配置3名中方教練,既訓練了青少年球員,又培養了國內教練,為推動中國足球發展培養人才、發現人才、輸送人才。
六是加快建設一支水平較高、適應青訓需求的教練員隊伍。全面深化教練員培訓體系改革,將D級教練員培訓權限下放給各省區市足協和有關高校,加快建立中國足球青訓教練員培訓體系,加大對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力度,為職業球員開通教練員培訓綠色通道,鼓勵和支持男女足退役球員投身青訓。
隨后,他表示,青訓中心建設工作的開展和推進,離不開全國各青訓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一年來,各青訓中心鼓足干勁、攻堅克難,積極貫徹落實協會有關要求,加快軟硬件建設、競賽組織和梯隊建設,在探索足球人才培養的道路上勇于革新、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模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青訓中心建設起步晚,與世界足球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足球工作的殷切希望、對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的要求,青訓中心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中國足協的六點希望: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形成充滿活力的青少年人才培養體制機制
振興中國足球要從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入手。體制機制是管根本、管長遠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9月13日對足球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中指出:“要堅持改革方向,繼續推進《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實施,形成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勇于破除制約足球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藩籬,才能加快推進足球發展、實現足球振興。武漢市作為全國首批五個足球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全面加強對足球改革的頂層設計,出臺了《武漢市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武漢市足球三年振興計劃(2018-2020年)》、《武漢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等政策,在足球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指導,堅持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足球人才培養、組織、管理、競賽、市場開發、激勵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發展合力,將各地青訓中心打造成為培養中國優秀球員的搖籃和全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典范,為實現中國足球振興和突破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省區體育局青訓體系和城市青訓體系建設
舉國體制是我國競技體育快速發展的重要成功經驗,是中國特色足球發展的制度優勢。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舉國體制優勢,對全運會、青運會設項和激勵辦法進行改革,競賽年齡實施單年齡段設置,用好全運會、青運會政策杠桿,充分調動各省、區、市抓足球的積極性,在全國省、市、縣建立完善三級聯賽體系以及各級青少年、幼兒足球賽,擴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普及足球文化,夯實足球基礎。
三是團結凝聚各方資源、智慧和力量,打造政府、教育、足協和企業“四位一體”的足球青訓模式
足球青訓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武漢市體教兩家有機融合,教育部門負責抓校園足球普及,體育局和足協負責抓提高,以“尚文”為代表的企業深度參與訓練,實現了體育、教育、足協和企業相結合,“四位一體”整體推進足球青訓的良好發展格局。我們要學習借鑒武漢經驗,堅持團結各方力量,用好政府、學校、足協和社會等各方面資源,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打造“政府、教育、足協、企業”四位一體的青訓體系。
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足球場地規劃和建設,讓更多的家長愿意送孩子去踢球,讓更多的孩子們有地方去踢球。
教育部門要抓好校園足球,鼓勵、支持各級學校成立足球隊和校園足球俱樂部,完善常態化、縱橫貫通的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四級足球競賽體系,組織開展“校級班際比賽、區級校際聯賽、全市、全省系列決賽”,普及足球運動,擴大足球人口,培育足球文化,夯實青少年足球發展基礎。
各級足協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擔當起青少年足球提高的任務,抓好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和精英球員培養工作。
體教兩家要加強合作,打破壁壘,雙向開放,深度融合,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體育、教育部門雙軌并行、互不聯通的局面,形成“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
企業要積極參與青訓,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投身足球青訓的積極性。
四是構建“學校、區、市、國際”四級青訓體系
青訓中心建設要學習借鑒世界足球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各青訓中心要充分整合當地體育教育資源,廣泛開展青少年訓練營和分年齡段、常態化的青少年足球比賽,加強對優秀青少年球員的發掘和培養,充分發揮各青訓中心對本地區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校園足球是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基礎,各青訓中心要布局網點校。每年從校園足球選拔優秀苗子進入區級青訓中心進行系統訓練,優秀者選送到市級青訓中心進行強化訓練,再經選拔后輸送到海外青訓中心進行長期拔高培養。
五是青訓中心建設要堅持做到“四化”
一要用人專業化。要聘請有能力、有經驗的青訓總監和青訓教練,確保青訓工作的質量;
二要訓練精細化。要嚴格統一訓練計劃、采用統一的青訓大綱,確保優秀人才的訓練質量;
三要發展國際化。要大膽使用外教,積極申報中國足協“百名外教下基層”的外教,用好外教,條件允許的地方要積極開展國際交流;
四要管理規范化。中國足協已經制定了青訓中心的評估辦法,對不符合協會要求、不達標的青訓中心將堅決摘牌。
六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是高度國際化的項目。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請進來、送出去”的國際化發展道路。
中國足協將組建U13-U17各年齡段國家集訓隊送往歐洲和南美足球發達國家長期訓練比賽,在“與狼共舞”中提高整體實力與比賽水平。組織球探在全國選拔具有足球天賦和發展潛力的國內頂級青少年球員,送往法國克萊方丹足球學院或歐洲足球俱樂部常年培養鍛煉,努力打造未來的世界級球星。同時,中國足協已經選擇了武漢和江蘇等單位共建國家青少年隊伍,引入國際高水平教練團隊,精心打磨低年齡國家隊,打造“會踢球、有文化”的優秀球員和優秀球隊。
中國足協希望各青訓中心進一步擴大與世界足球發達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既要堅持“請進來”,積極引進高水平外教擔任青訓中心青訓總監或教練,舉辦各類高水平國際青少年足球賽事。又要堅持“送出去”,鼓勵和支持各青訓中心每年組織青少年球員和球隊赴海外交流、學習和比賽,選派優秀教練員、裁判員、經營管理人員等到足球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學習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