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東到海,飲水自思源。”這是位于錦尚鎮東店村華僑文化公園內的馬賽克上墻字,也是東店村修建華僑文化公園的初心所在。東店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傅勝偉告訴記者,留住鄉愁不忘本是東店村修建華僑文化公園的初衷,借助石獅市創城獎補項目,東店村修繕僑心亭護欄、公園內僑文化墻繪以及僑史館的初步整修,讓東店村新舊景觀相融,勾起人們對東店鄉愁的記憶,讓后人不忘前人之志,初心不變。
除了東店村以僑為橋敘鄉愁的修繕項目外,記者了解到,今年錦尚鎮共3個村結合市創城辦推出的創城獎補辦法,通過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改造提升、露天排水溝渠改造、口袋小公園環境提升等創城獎補項目,著力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獲得市、鎮兩級獎補資金,創城獎補項目已全部完成。
位于盧厝村獅陣非遺文化傳習館前的露天排水溝,在未改造前,雜草叢生、蚊蟲孳生,既不美觀也不衛生,經過一番“修整”后,初步達到“河暢、水清、景美”的治理目標。“水溝雖小,但關乎沿線群眾的生活環境,所以必須整治。”每一個項目的推進整改,都能夠解決具體的“小問題”,讓周邊群眾受益。
奈厝前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經過一番“修整”,開始熱鬧起來了,一樓的長者食堂已正式開餐,可輻射周邊4個自然村的老年人,開展鄰里互助的助餐服務,既有效解決了老年人的就餐難題,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們照顧老人的壓力。除了長者食堂外,奈厝前村還與錦里小學合作引入周末興趣班,提供課后輔導和豐富的興趣拓展活動,讓家長們可以專心工作,不再為孩子的安全和學業問題而煩惱。
事無小事,花小錢辦大事賦予創城獎補項目更多的民生意義。下一步,錦尚鎮各村將繼續聚焦民生,通過創城獎補項目等一系列實際行動,解決群眾身邊基礎性民生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圖為盧厝口袋小公園改造前后對比(記者 邱育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