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航監測鎖定“污染源”“智慧工地”織密“防塵網”、跟蹤問效發出“黃紅牌”……今年,福建省紀委監委把整治城市揚塵污染列入年度“點題整治”內容,石獅迅速進入“答題”狀態,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在全市范圍深入開展城市揚塵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全力守護“石獅藍”。
數字賦能,源頭精準治塵
“PM_10平均濃度45μg/m^3、高值點位8個、峰值濃度為1962.00μg/m^3……”9月21日,泉州市石獅生態環境局委托第三方開展大氣立體走航監測,走航車在路上走,可吸入顆粒物PM_10濃度等數據實時顯現,并繪制成“污染地圖”,迅速鎖定重點污染源。今年來,該局已實施4次大氣立體走航監測,其中3次與城市揚塵相關。
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在不同區域開展網格化走航監測,力爭對市域內顆粒物污染分布情況進行整體描繪,同時對市區各個工地開展走航監測,將走航發現的顆粒物異常高值點位,移交給責任單位排查處理,以科技手段助力監管,變人防為技防。
這是石獅市數字賦能精準治塵的一個縮影。2022年5月,石獅市在建工程環境在線監測云平臺上線運行,實現在建項目揚塵治理智能化管控全覆蓋,并通過揚塵超標預警機制,實現精準防控、差異化監管,累計共有111個項目接入平臺。通過綜合運用監測平臺、遠程視頻監控等手段,揚塵管控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防”轉變,有效解決了在建工程項目量大面廣的監管難題。
同時,石獅市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將全市143個工地(含建設工地、裸露地塊、拆遷工地等)在地圖上標注清楚,實行動態更新管理、分類管控。
“3+N”模式,落實常態管控
近年來,石獅市在推動城市揚塵污染治理行動中,形成了“3+N”工作模式,即,以部門聯合巡查、專班日常巡查、網格化巡查強化日常管控,督導推動參建主體、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點題整治”城市揚塵,“3+N”模式充分發揮作用。
7月份以來,市環委辦空氣質量提升工作專班日常巡查小組累計出動278人次,巡查建筑工地143個,針對揚塵污染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7份,整改通報2期,有效推動空氣污染問題整改。同時,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工業企業、在建工地、市政工程、道路運輸、碼頭堆場等領域揚塵防治工作,督促企業落實揚塵防治主體責任。此外,今年石獅市探索城市揚塵治理“入格”,將空氣質量提升工作納入基層社會治理網絡管理,通過網格員深入基層發現大氣污染問題,形成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
8月份,位于中心市區的瓊林北路(子芳路—民生路)瀝青道路改造工程開工。市城管局要求工程監測單位將揚塵污染防治納入工程監理內容,督促施工企業嚴格落實揚塵防治責任,已投入揚塵治理相關費用3.6萬元,配齊抑塵設施、規范渣土清運、定期灑水清掃,通過落實一系列綠色文明施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揚塵,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群眾生活的不利影響。
創新機制,強化末端約束
在統籌推進、凝聚各方力量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的同時,去年以來,石獅創新試行的“紅黃牌”警示機制、“揚塵四色分級管控”機制,在推進城市揚塵“點題整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悉,石獅市根據揚塵治理工作督查和巡查情況,對適用“黃牌”“紅牌”警示情形的問題下達相應警示函,建立問題清單,明確責任單位、整改要求、整改時限,將“紅黃牌”警示情況與單位績效和文明單位評選掛鉤,督促各方落實責任,推動問題整改。機制建立以來,已發出“黃牌”警示函9份。
同時, 將揚塵治理列入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行動2.0版中加強5S管理的重要內容,將“6個百分百”列入標準化季度考評掛警示牌的考評指標,對落實情況進行動態考評,每個季度對考評結果進行“紅橙黃藍”分級管控,已累計完成轄區考評項目6個。
此外,市紀委監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環委辦真督實查,層層傳導壓力,定期督查通報曝光,倒逼問題整改到位。集中力量抓典型,對揚塵污染防治不力的相關單位和責任人集中通報一批、曝光一批、處罰一批。專項整治以來,立案查處涉揚塵污染企業2家,處罰金額37萬余元,立案查處滴灑漏案件28起,處罰金額32000元。
?。ㄓ浾?林恩炳 通訊員 鄭舒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