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過不少石獅俯瞰美圖的航拍器‘失聯’……”前不久,一條尋找航拍器的微信在石獅全城傳遞,圈內人士都知道,顏華杰的航拍器在寶蓋鋪錦空中作業時又“失聯”了。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已是顏華杰“失聯”的第二臺航拍器,前一臺失聯于兩年前的永寧觀音山。顏華杰的兩臺“飛機”是怎么丟的?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顏華杰在石獅日報社工作了20年,其中僅攝影記者崗位就達10年,城市變化、突發事件、百姓生活……拍出了無數優秀新聞作品,記錄了石獅這座城市10年來的變遷。爬高樓、踏灘涂、追風雨、守光影,經歷攝影“十年之癢”,如何向讀者呈現不一樣的新聞作品?“角度”,成為顏華杰鏡頭之下追求的極致。于是,他于兩年前購買了首臺無人航拍器,而這也是泉州攝影界的“首臺”!
飛上高空,豁然開朗。于是,我們通過《石獅日報》、通過顏華杰的航拍器,對石獅這塊土地有了更高、更廣、更酷炫的視野觀感。寶蓋山姑嫂塔、永寧黃金海岸、紅塔灣、石湖港、西洋公園……空中看石獅,原來身邊的一切是那般的神奇,那是“飛”一般的感覺?;蛟S是過于迷戀從空中傳來的美景,顏華杰的首臺航拍器不久后便失聯于永寧觀音山上空,但這并沒有打消他空中拍石獅的激情,他的第二臺航拍器很快又起飛了。
拍完城市大景拍什么,顏華杰有了更多的想法。于是,我們看到了泉州灣大橋施工到通車的空中畫面、沿海三大印染集控區燃煤煙囪拆除前后的整體印象、古浮紫菜從播種到收割的畫面、大山嶼“白鷺島”空中俯瞰“雙心相印”的浪漫呈現。今年泉州灣大橋通車后不久,顏華杰的航拍器從石湖起飛,將六勝塔、石湖港、泉州灣大橋三者定格在同一畫面中,記錄了泉州灣海上交通史的千年之變,給人以穿越時空的無限聯想,這一新聞攝影作品入選中國攝影家協會和人民畫報社舉辦、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承辦的“穿越絲路、文化同心——‘一帶一路’”主題攝影展。
“華杰,今天飛哪?”“明天看報紙!”空中航拍成為了顏華杰的生活與追求。但航拍有風險,入行須謹慎,受風力、信號、飛鳥、電量等多種不可控因素制約,操作航拍器是一項極具風險的挑戰,何況是在追求極致美景不斷爬升換位的過程中。一塊電池約20分鐘的電量,起飛升空、取景航拍、安全著陸,稍有差池就可能折戟沉沙。10月22日,顏華杰的第二臺航拍器在寶蓋鋪錦拍攝時,因建筑物遮擋了視線而“失聯”,沒有“黑匣子”難以找到。“飛機失聯,提控(遙控)回家!”這句話,再次出現在他的微信朋友圈。
沒有了航拍器,但還有照相機。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手中的手機也是攝影利器。顏華杰毫不氣餒,繼續用畫面向讀者呈現最時鮮的新聞事件、最感人的生活瞬間、最美妙的城市變遷……當然,我們希望哪一天能看到——他又“飛”起來?。ㄓ浾?林恩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