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小學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于日前啟動,將著力把鄉村學校校園校舍等“硬環境”與精神文化等“軟環境”結合起來,重點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機制,進一步優化教書育人的校園文化環境,增強學校吸引力、凝聚力,建設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環境優美、安全舒適的鄉鎮寄宿制學校,努力推動實現鄉村溫馨校園全覆蓋,不斷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確保鄉村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據悉,小學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基本要求有六方面。具體為:
布局建設科學合理。學生上下學距離適中,路途無明顯安全隱患。學校設置規模與當地適齡人口相適應,無大班額。校舍建設符合國家規定的設計規范。保障教室堅固、適用、通風,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內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規范要求,利于學生視力保護。配備保障學生安全與健康的基本設施設備,落實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關要求。
辦學條件保障到位。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師資配備符合國家要求,日常運轉經費保障到位。運動場地、音體美器材、圖書、實驗儀器配備合格,實現互聯網接入、無線上網和日常信息化教學。生活設施實用夠用,建有足夠的食堂(伙房)、水沖廁所、飲水等設施設備。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配有必要的采暖或消暑設備。配備必要的教師休息室、周轉宿舍等。
教育教學保證質量。落實“雙減”政策,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配齊必要師資,有健全的教學管理規程,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確保學生達到規定學業質量要求。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教學和針對性輔導。重視勞動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定期開展集中備課和校本教研活動。
校園文化健康向上。注重挖掘和傳承學校文化傳統,做好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錯落有致,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創造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和文化氛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合理利用墻壁、走廊、過道等空間,用于校園文化宣傳展示。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精心設計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關系和諧融洽。師生之間平等交往、相處融洽,行為舉止文明,彰顯禮儀規范;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沒有校園欺凌現象。有健全的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機制,建立輟學返校學生結對幫扶制度,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資助,工會等組織關愛特殊困難教師。學生課余時間能方便地使用圖書室、實驗室、自習室、活動室、音體美器材等學習和活動資源。學校與鄉村社區、生態、人文充分融合,統籌鄉土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利用學校資源和志愿活動服務周邊社區,定期舉辦校園開放和共建等活動,密切學校、家長、社區三方聯系。
校園管理安全規范。落實國家關于學校安全管理的工作規定,定期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和防范災害演練。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和追溯制度,嚴格落實集中用餐配餐制度,合理搭配膳食營養,確保食品飲水安全。建立校園管理服務質量的反饋評價機制,不斷提升師生滿意度。
據悉,我市將統籌規劃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今年將力爭5所農村小學通過驗收。市教育局要求,各校要把鄉村溫馨校園建設與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實施、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同步推進。對沒有列入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規劃的小規模鄉村學校,要重點給予幫扶,推動盡快建成溫馨校園。(記者 許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