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們擁有強大的道德評議權,對不公平事件打抱不平,對“黃賭毒”涉案人員進行人身攻擊。然而,握有“上膛的槍”的網民,對社會的評議,更多表達出憤怒、不滿與嘲諷。他們更愿意相信互聯網創投圈人士都是偽君子,道貌岸然。
不信任身邊人,不惜以告密方式獲得權力感、正義感和安全感,每當類似現象發生,就會有批評指向網民的不講證據、缺乏理性、太容易沖動。這其實源于一種集體焦慮。房價、疾病、教育、人際焦慮等等,都吞噬著人們的安全感。社交媒體上的“全民掃黃”恰恰起到了權力補償的作用。
漫天撲來的質疑和嘲諷,讓徐小平、雷軍、papi醬等人不得不以或隱或現的方式進行辟謠。吊詭的是,社交媒體是一個權力可以自由流動的空間,你可以隨意指責,我也可以巧妙繞開。甚至,雷軍借機為自己的新產品打廣告,徐小平展現投資人的溫情友愛,papi醬則繼續“抖機靈”以保持曝光率。傳播展現出了多維化運作的神奇景觀。
在這場掃黃行動中,網民們揮舞道德評議的大棒,互聯網創投人士借機營銷,吃瓜群眾們看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