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兒童免票的標準再次引發社會關注。隨著中國兒童體格發育水平的變化,現行的兒童免票身高標準線是否還科學?在年齡和身高之間,又該如何權衡,才能保障兒童的社會福利?
身高為標簡單明了
王白石先生:設置兒童票的初衷是為了給予孩子相應的便利和優惠,然而近些年兒童的體格變化較大,若以身高作為劃分標準,那么標準線也應相應作出調整,不然有失公平更有違初衷。但是,若以年齡為劃分標準則有些不妥,不僅驗證程序較繁瑣且操作難度大,相形之下,以身高為劃分標準更加簡單明了。
泥河清心:用兒童身高標準來確定是否免票,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無論乘坐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只要兒童身高低于1.2米,通常都可由其父母抱著,而只要超過1.2米,便會占用一個成人的使用空間。在年齡和身高之間,顯然以身高來區分是否免票更簡單明了,也更具有普惠性。
曹建明:兒童票是某些特定行業對兒童的一種福利,并非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其解釋權在相關的經營者手中。選擇兒童身高作為免票標準一來簡單方便、適宜操作,二來也可以避免家長攜帶相關證件的麻煩,更減少了相關行業的服務成本。另外,兒童身份證明也可以弄虛作假,相對而言身高至少是一道較為透明的標準線。
年齡定準彰顯公平
秋泉:兒童免票作為社會福利,應該像老年人享受免費乘坐公交或免票進公園一樣,以最為公平的年齡為限。十個手指都有長短,何況還是人數眾多的兒童群體呢!同樣的年齡因為身高不同,就造成福利上的差異,這一規定顯然是有失公允。
樊耀文:過去按照身高制定的兒童票標準,有著當時的合理性亦有著時代的局限性。隨著中國兒童體格發育水平的變化,現行的以身高為尺度的兒童免票標準,往往會人為地制造不公。所以,最公正的辦法,就是以兒童年齡為標準,如此才能保障兒童真正享受到社會給予的福利待遇,從而體現社會應有的人文關懷。
奧格了:我覺得兒童票還是以年齡為標準比較好?,F在的孩子營養都比較好,以曾經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孩子,不但有些“過時”,還很容易產生新的矛盾。不妨采取學校給孩子發放兒童證這一舉措,在免票的范圍內,只要孩子出示證件就可以享受優惠,這不僅是對兒童成長環境的珍視,也是對社會公平的一種呵護。
二者兼顧取長補短
搖搖:目前的兒童免票標準各地區及各行業莫衷一是,這樣既給標準執行者徒增麻煩,對于廣大兒童的福利而言亦是一種傷害。因此除了盡快訂立國家統一的標準外,還可以采用更為靈活變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如采取年齡與身高雙重標準并行的方式,并制定識別兒童年齡的兒童卡等,選擇部分標準管制較為寬松的行業先做試點,再逐步向其他行業推廣。
幸福的冰塊:無論是以身高或者年齡來衡量所謂的兒童票標準都未免有些刻板,還是應因地制宜地訂立標準。如對于有公共、公益屬性的景區、公共交通等,可適當放寬兒童身高標準;而對于一些有贏利壓力的民營景區、娛樂場所等,可采取較嚴格的標準,如把身高和年齡相結合雙重考量,如此雙管齊下,方能彰顯公平。
蔣珊如此多嬌:制定兒童免票標準不宜一刀切,以身高或年齡為標準都違背了科學規律,明顯難以做到公平公正。兒童免票標準并非一個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妨實行“雙重標準”,只要孩子符合其中一個標準就能享受優惠政策,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實現兒童福利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相關行業人員的操作成本,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社會矛盾。(本期主持:周培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