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綜藝節目《跑男》的新一季開播,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拼多多的“神曲”又在這檔節目中出現了。而上一次出現,是在同樣火得不行的《極限挑戰》。兩年前,大概只有少數人聽過這家企業,而今,拼多多已擁有3億用戶。
包括拼多多在內,近期,云集、有贊等社交電商平臺,接連獲得融資打算大展拳腳,主攻三四線城市。連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巨頭,也瞄上了這塊蛋糕,推出淘寶特價版。
三四線城市為何成為各電商眼中的香餑餑?以低價策略跑馬圈地,最終能否勝出?
三四線城市成電商眼中“大蛋糕”
今年3月,淘寶悄悄上線了一個特價版淘寶,其APP目前已經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但還在測試階段。
對此版本,淘寶方面是這樣介紹的:盡管消費升級是主流趨勢,但是消費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細分,消費者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和個性化。淘寶特價版即將專注服務于價格敏感型人群需求,讓全國更廣大城鎮、鄉村的消費者都能一鍵獲得質優價廉的商品。阿里方面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淘寶特價版就是將淘寶上原有的天天特價和淘搶購等頻道的用戶,統一導流至一個入口。
盯上這塊蛋糕的,不只是阿里。
日前,京東APP和微信端均已將此前上線多年但并未受到重視的“京東拼購”,提升到了首頁的位置。與此同時,京東在今年1月與美麗聯合集團宣布,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資公司——專注于運營微信社交生態中的電商平臺。
這塊蛋糕有多大呢?這么說吧,于2015年9月上線的拼多多,上線3個月之后的單日交易額就突破了1000萬元。截至目前,拼多多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3億,差不多和京東一個量級(單從用戶規模上來說)。
有數據顯示,這些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社交電商,還是“低價電商”?
隨著消費升級,早期互聯網紅利在電商市場逐漸消失。電商們已沒有這樣的精力,再去“消費降級”應對那些對價格更敏感的消費者。這樣的“低價玩法”,是電商的早期狀態。
不過,近年來,第二波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開始涌現,隨著OPPO、vivo為代表的一眾國產手機開始走進三四線城市,也為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帶去了新的消費需求,隨之,眾多直播類、視頻類APP應用在這里打開了巨大市場空間。低價商品的進入,也恰逢時機。
在阿里、京東的雙寡頭競爭格局下,拼多多能夠迅速獲取用戶的關鍵是社交和低價——讓價格低得有些不合理的商品通過用戶分享、拼團在微信里自發傳播,那些愿意為找低價商品付出時間的用戶“上鉤”了。很簡單的驗證辦法是,搜一搜你的微信群里有多少拼多多的鏈接,尤其是長輩群。
于是,又有新的問題了,主打低價的拼多多、淘寶特價版,究竟是社交電商,還是“低價電商”?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社交電商形成的早期,用低價來圈住用戶,是必然的過程。低價抓住了這些人的核心需求,而團購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社交媒體的優勢。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進入該領域,低價一定不會是一個常態。
“其實真正低價的商品就一到兩款,是用來引流的。”拼多多早期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超低價商品利潤空間只有一兩塊錢,甚至完全沒有利潤,但可以做引流款——用戶被超低價吸引過來,未必真買,但卻有極大可能性購買頁面中推薦店鋪的相關商品。
低價也隨之帶來了很多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品質如何保證。因此,最終誰能勝出,還是得看口碑。(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