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時間,查出了153起快遞送餐員交通違法行為——泉州市豐澤區針對快遞送餐等配送環節存在的突出交通違法現象進行專項整治,嚴查配送員隨意穿行、走機動車道、闖紅燈、逆行、超速、無牌、超標、騎行打手機等違法行為。此舉旨在促進配送從業人員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改正不文明交通陋習,保障配送環節的道路安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拿起手機購物訂餐已經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凜冽寒冬,配送員們都不辭辛勞地忙碌在路上,將精美的商品和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消費者手中。也正因如此,我們總是喜歡將他們冠以“小哥”這樣一個親切的稱呼,毫無疑問他們是值得尊敬的勞動者,他們是讓線上購物成為可能的橋梁與紐帶。
但與此同時,一些“小哥”們的另一面卻讓我們親切不起來——騎著超標電動車在馬路上橫沖直闖,配送員違反交規造成的事故,幾乎在每個城市的每一天中上演,儼然成了城市道路上的一大公害。來自《2017中國外賣發展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46億元,在線訂餐用戶規模達3億人,外賣配送人員已經超過400萬,外賣送餐的規模已達每周4億單。龐大的配送騎手群體給社會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頻繁違反交通法規。更令人擔憂的是,絕大部分訂餐時間與城市交通的午晚高峰重疊,配送騎手一旦交通違規就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面對亂象,監管顯然必須發力。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城市都在通過各種形式,開展針對配送安全的整治行動。一方面是加大路面執法頻次,對抓到現行的違法配送員進行處罰;另一方面是通過與外賣快遞企業進行合作,對配送員進行積分跟蹤式監管,運用交通信息APP等工具,打通配送員的交通信息,對違反交規和不文明騎行的配送員給予相應的處罰,包括限制其接單、停職、開除甚至取消其從業資質。不可否認,從個體層面上看,這些做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實招,讓配送員“有所痛、有所懼”,的確能夠倒逼他們趨于遵守安全秩序和交通文明。
除了在終端配送人員身上做好監管外,另外一方面,也要從企業源頭上進行約束。首先是監管成本的問題,要時刻盯著數以百萬計且不斷增長的配送員隊伍,顯然是不容易實現的,哪怕每天只要百分之一的配送員違法,對其進行處罰教育就要投入多少公共資源?把有限的公共資源用來打這種每天都可能上演的消耗戰,的確談不上劃算;其次,存在一個發現概率的問題,并不是每一個配送員每一次違法或者不文明行為都會被發現,或者說被發現并被查處的畢竟是少數,這就容易導致大多數配送員在現實工作中存在僥幸心理,而且處罰金額的力度,相比其不守交規趕時間爭取到的“接單效益”相比,也未必構成震懾;最后,縱使一個配送員因違法被辭退,很快就會有新的配送員頂上來,在整體安全文明意識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只不過是辭退、只不過是“換個人”而已,違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所以,要根治配送安全中存在的隱患亂象,就必須雙管齊下、首尾發力。既把配送員個人的行為與其業績、從業記錄相掛鉤,強化日常巡查、加大處罰力度,也將各配送企業所屬配送員的違法行為與對企業的處罰、信用評價與經營設限掛鉤,促使企業從骨子里樹立起高度重視配送安全的意識,讓企業真正成為配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進而自覺維護提升配送行業的安全意識、文明水平和服務質量。(薄魯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