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公眾號消息,近日,日本消費者廳公布了2017版《消費者白皮書》,白皮書中顯示,日本20歲到29歲這一階段的年輕人中,有近七成表示最想把錢用于“儲蓄”,是所有年齡層中選擇存錢占比最高的人群。
對于日本年輕人熱衷存錢這件事,讓很多人意外,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根據日本總務省最新調查結果,目前日本20到29歲的年輕人中,人均儲蓄額已經達到184萬日元(約合11萬元人民幣),超過了這一年齡層平均年收入的一半左右。與買房買車相比,日本年輕人更熱衷于把錢存起來,有關如何省錢存錢的書籍和電視節目在這部分人群中非常受歡迎。日本年輕人在汽車、服飾、外出就餐上的開銷變得越來越少。
這種節省消費觀念的形成和蔓延并非一朝一夕,原因主要有2點。首先,日本消費市場相對成熟并趨于飽和,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整體趨向理性,與過去相比,較少跟風式消費,更加注重性價比和個性化。這次的調查結果也證實,有超過兩成的日本年輕人在購物時最先考慮的是品質、價格等因素。
其次,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年輕一代經歷了長期的通貨緊縮。所以在許多人的潛意識里,將節省開支,增加儲蓄視為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大家更愿意相信,1年后的物價會更便宜,房子、汽車這樣的耐久性消費品只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自然也就沒有了消費的緊迫感。
2016年初日本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企業投資和民眾的消費意愿,從而拉抬物價?,F在日本商業銀行的活期利率僅為0.001%。相當100萬日元,每年只能拿到10日元的利息。但包括年輕人在內的日本民眾,儲蓄熱情卻不減反增。
截止今年3月底,日本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053萬億日元(約合65萬億人民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央行希望通過負利率政策實現儲蓄變投資、存款變消費的預期基本落空?,F在的年輕一代,再經過10到20年左右的時間,將成為日本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如果這種熱衷儲蓄的傾向延續下去,未來日本經濟實現通脹目標的難度很可能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