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出現之后,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并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的同時,也為國內資本帶來了一個新的"風口",而在共享經濟這個大市場中,除了共享單車目前發展處于比較領先的位置之外,接下來最引人注意的應該就是共享充電寶了,不過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小編一樣,到了這個月 5 日的時候,通過"網紅"王思聰和聚美優品創始人兼 CEO 陳歐在微博上互懟,王思聰一句"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才開始注意到共享充電寶這個項目。
雖然這并不是王思聰第一次在網上對其他行業進行言辭激烈的評價,但是同時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一些人對于共享充電寶這個項目能否成功還是存在著一些質疑的。然而這才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中又再一次出現在了各大科技新聞媒體的頭版上,而這一次并不再是別人對于這個行業有什么樣的指指點點以及評價,而是在企業內部似乎出現了一些負面新聞 ,一直到現在,共享充電寶還沒有做到像共享單車一樣的普及度和市場推廣,就遇到了如此重大的負面消息,不禁讓人對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捏了一把汗。
5 月 26 日,有網友在職場社交平臺爆料稱,由于承諾的股權不兌現,同時現有的股權被稀釋,街電創始軟件團隊及硬件負責人全體離職。消息一出就迅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作為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中的熱門公司,在剛剛完成融資之后就曝出這樣的消息實在很難讓人不去關注,要知道,據不完全統計,在短短 40 天的時間里,其就有 19 筆融資消息被披露,融資總額接近 12 億元人民幣 ,此前聚美優品宣布斥資 3 億元的消息也是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的眼球。
而海翼股份也在當天迅速作出了回應,承認在進行 A 輪融資的時候街電持股員工股份比例被稀釋,但是在融資完成了之后,海翼就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電股份對員工進行補差,補差部分的工商手續正在辦理中,并表示持股員工最終股份價值并無受損。與此同時,陳歐也在當天表態,團隊員工流動很正常,而且稱現在的團隊比之前更強,這樣的變動在他看來并不會影響業務。而到了第二天,事件出現了一次反轉,街電原軟件研發主管陳亮代表街電創始軟件團隊全體成員在"脈脈"上發表了駁斥海翼的聲明,逐條闡明部分描述嚴重偏離事實。多位身份認證為街電職員的員工予以證實。
目前事件還在不斷發酵過程中,并且在實踐中還有許多疑點,究竟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樣的目前就只有當事人才知曉,作為吃瓜群眾或許只能等到事情最終塵埃落定之后才有可能知道背后的真相。不過從中還是可以看到在如今共享經濟大熱的市場環境下,不少企業在將產品炒熱之后就迅速進入融資階段,這已經是業內的一個慣用手段了。無論是今天的共享充電寶,還是之前的共享單車,在熱度剛剛起來之后就看到融資新聞不斷出現。此前,海翼股份發言人張希曾表示為了能快速拿到融資,創業團隊成員股權被稀釋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可能是他們觀念上沒有轉變過來,如果這個項目敗了的話,融不到錢,你拿到再多的股權都沒有用。"
由此不難看出有的企業目前并沒有將目光放在如何將產品做的更好,而是先將手中產品炒熱,獲得廣泛的知名度和媒體熱度之后,再通過融資獲得大量的資本,獲得資本才是這些企業目前所在乎的事情,為了達到融資,一切的短暫的犧牲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共享經濟如今似乎拼的已經不再是手中的產品,而是資本的游戲,誰能夠把這一場資本游戲玩的更轉就能夠獲得勝利。
從共享充電寶剛剛出現的時候開始,關于其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市場需求等方面就一直備受各界的關注,而一直到了現在除了少數地區已經開始出現相關的產品之外,在全國的大部分地區還并沒有看到共享充電寶的產品,而在發展初期就遇到初創團隊和高管離職的情況不管對于哪一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有影響的,王思聰這口翔究竟會不會吃,現在看起來還真有些說不準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