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投資者經歷了很多次指數的“微跌”, 自2016年12月13日以來,除了4月24日下跌1.37%,滬指單日跌幅從未超過1%。相較于2015年股災以來的最低點2638點,滬指最新收盤點位3152點,仍有19.48%的漲幅。
指數雖然波動不大,但個股表現卻波瀾壯闊。貴州茅臺沖破了400元大關,老板電器迭創新高,除了少數白馬股大幅上漲以外,更多股票卻在持續陰跌,甚至悄然創下了2638點以來的新低。
上漲的個股都是相似的,下跌的個股卻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講故事難以為繼,有的股價虛高業績跟不上。不過,今年以來,因為監管層加大了監管力度,部分不合規的資金不計成本出逃,大量融資倉離場,超跌疊加情緒砸盤,部分個股被錯殺,并因此蘊含投資機會。
記者統計發現, 495只個股在本周創下去年2638點以來的新低,其中23只屬于2016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凈利潤增幅均超過30%的績優股。從今年以來股價回撤的幅度看,蘇大維格累計下跌34.38%排名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蘇大維格去年凈利潤增幅高達230.24%,且今年一季度高增長態勢仍在延續。另外,科遠股份、華信國際、精功科技等3股跌幅均超過25%。
市場分析指出,雖然大盤是否見底尚需觀察,但部分遭錯殺創階段新低的績優股確實已具備了中長期投資價值。若后市能成功企穩,這些基本面向好且跌破股災以來低位的股票將很可能是后市的做多力量,這類股票經過長期的下跌后,后市有反彈需求,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不過,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深跌的個股依然風險較大,畢竟左側交易一旦時機把握不準容易泥足深陷,所以下手之前應慎之又慎。建議投資者在買入之前,先分析業績增長的原因是否真實可靠且有持續性,以及下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這樣才能打有準備之仗。記者 吳少龍 唐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