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針對目前出現的去全球化現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副院長李揚今日表示,傳統意義的全球化帶有很濃的殖民主義色彩,難以為繼,廣大新興經濟體被逐漸取得了主導地位。發達經濟體所領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到了末路,需要進行調整。
中國社科院于28日下午召開《2017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長副院長李揚。中國網 宗超
作為藍皮書主編的李揚在致辭時表示,對于目前出現的去全球化的一些現象,我們合理的解釋,傳統意義的全球化已經漸去勢微,世界都在尋找新的全球化路徑、尋找新的全球化方式。傳統意義的全球化我們是經歷的,它是規則先行的全球化,而且這個規則是基于發達經濟體的國內規則??梢哉f這種格局帶有很濃的殖民主義色彩,是殖民主義的底色,現在這種全球化繼續不下去了。
可以從兩個方面探討繼續不下去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它引導的規則先行的全球化產生了一個它始料不及、不愿意看到的結果。當廣大新興經濟體被它用規則吸引來全球化體系之后,在這個規則下運行的很好,而且很快取得了主導地位。在傳統情況下,發達經濟體占有全球GDP的70%,新興經濟體占30%,從中國加入WTO開始這種情況就改變了,一直到2012年前后二者打平。
在此之前,從增量來說,中國增量早就是第一,現在存量從2012年打平?,F在發達經濟體占40%,新興經濟體占60%,從原來的70%變成40%,這個變化太大了,它主宰不了這個世界。
第二個原因,規則。全球治理體系是世界二次大戰以后發達國家率領世界制定的,治理體系代表兩個,一個是機構、一個是機構頒布的規則,還有一些最佳實踐、國際慣例等等。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領域,有人統計大概70多個領域都有國際機構,大到聯合國,小到糧農組織、勞工組織、婦女組織,每個領域都有一個機構,這些機構都是發達經濟體領導的。這是全球治理的一個支柱。
全球治理的另一個支柱,這些機構都有規則。這兩個支柱的一套全球治理體系,一直運行的很好。但是現在禮崩樂壞!這個世界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通過原來的體制機制予以解決,所以只好開峰會。但峰會同樣解決不了,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年來峰會越來越多,但是能夠解決的事情越來越少,這個世界面臨著巨大變化。這是大致能夠解釋發達經濟體所領導的全球治理體系,這樣的全球化確實到了末路,需要進行調整。
這個調整應當從積極角度去理解。所謂積極角度,全世界自從此次危機發生以來都在全球再平衡。再平衡是廣義的,一是國內再平衡、二是全球再平衡、三是國內的發展和全球發展再平衡。從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轉向科技發展方式,轉到新常態這是國內再平衡。全球也是這樣的戰略,更重要的是國內發展戰略要和全球發展再平衡。
李揚接下來舉了兩個極端國家的例子,美國和中國。
他說,美國在這次危機前已經完全失衡了,貿易巨額的逆差,對應的是巨額的債務,雙逆差。它持續不了,于是爆發了危機。在危機之后,奧巴馬政府以再平衡為口號登上歷史舞臺,他不斷地壓中國、壓貿易順差,減少資本流入,做了很多事兒。覺得這些事兒還不過癮,覺得老的這套體系不能保證美國霸權,另起爐灶提出了TPP、TTIP這些全新的全球化規則。川普上臺之后這些被終止了,是不是意味著美國不再推進全球化了呢?不是。川普也在另找途徑。過去全球化都是多邊規則,幾百個國家、幾十個國家來談?,F在川普尋求單邊,一個一個的談,雙邊談判沒有能談過美國的,他通過雙邊談判的機制來尋求美國機制的最大化。他放棄了過去多邊談判的框架,放棄了他過去對于整個世界做出的承諾,提供國際公共品,現在大家都承擔。
在中國周邊,在南亞、在周邊朝鮮、韓國、日本,和美國的關系都體現出這一點。所以這個意義上說,美國還是在尋求全球化,是一個更加有利于它的全球化。
李揚說,中國也是這樣。我們說過去發展方式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說兩件事,一是在內過度依賴于投資,投資主導型,在外過度依賴于外需,外貿主導型,這是不協調、不科學的發展方式。于是現在全面改革,投資增長率下降了,過去平均26%,現在降到8.9%,所以不是投資主導了,現在是內需主導。
對外也是這樣,原來對外依賴度最高的時候64%,我們的貿易順差占百分之十幾,但是今天我們的進出口占GDP大幅度下降,在30%以下,貿易差額占GDP的比重占到3%以下?,F在我們擺脫了貿易主導型、外需主導型的經濟,這是糾正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不科學的發展方式的。但是放在全球環境中看,我們發現這是去全球化的措施。
李揚最后說,中國和國際上的交往比重在下降。這個難道一味說它不好呢?不是。他為什么得出結論現在去全球化表現出兩條,第一條是傳統的全球化不可持續,第二條是全球都在尋找新的全球化的路徑。
經濟分析已有20多年,從前幾年開始已經在新的架構下,比如中國對投資的依賴、對外資依賴都急劇下降,進入了內需主導的經濟,它一定有新的特征。所以今后更多的要探討這些新特征,社科院的報告一定在這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