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股持續創新高,其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表現還要好于道指和標普500指數,近期后兩者出現回調,納指卻重回漲勢,并且逼近歷史高位。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亞馬遜等眾多知名科技巨頭股價表現搶眼,成為支撐納指的最重要因素。展望未來,這些科技巨頭受到美國經濟政策影響將遠低于一些傳統行業,因此即便后市“特朗普行情”有所降溫,所受的負面沖擊也較小。
納指重回上漲通道
今年以來,美股三大股指表現搶眼,屢次刷新紀錄高位。其中,道指累計上漲7%,標普累計上漲7.1%,納指更是累計上漲將近10%。進入3月以來,美股出現調整。但與道指和標普不同,納指自3月21日開始重回上漲通道,從5793點反彈100多點至5897點,6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達到2%。
知名財經網站MarketWatch近期對華爾街權威分析師進行了一次調查,絕大多數分析師強調,目前已經和本世紀初的科網泡沫時代大不相同,納斯達克綜指特別是納斯達克100指數中的成分股,很多都是有高科技技術、強業績以及雄厚資本支撐的巨頭企業,如蘋果、微軟、谷歌、雅虎、亞馬遜、臉譜、英特爾、甲骨文、思科、高通等,它們所受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甚至是行業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股價抗壓性也比較強。目前即使特朗普推行其競選時承諾的新政受到挫折,“特朗普行情”難以持續,只要上述巨頭能夠保持業績穩定,股價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因此納指總體表現也更加搶眼。
科技巨頭股價走高
如果與2008年相比,納指中的科技巨頭漲幅更加驚人。截至3月29日收盤,蘋果公司股價為144.12美元,較其2008年最低時的累計漲幅高達1200%。亞馬遜股價29日上漲2.14%至874.32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與2008年底的51美元相比累計漲幅達到了1613%。
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蘋果市值約為7561億美元。自蘋果市值在2月14日突破7000億美元后,股價持續走強。2017年以來,蘋果股價從115.82美元起步,至今的累計漲幅達到25%,特別是自1月31日收盤后發布公司第一財季財報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上漲19%,表現遠強于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指數的漲幅。
亞馬遜今年以來漲逾16%,同期納指漲幅接近10%。過去12個月,亞馬遜股價漲約50%,同期納指漲約24%。另據美國媒體估算,截至3月29日,亞馬遜最大股東、創始人兼CEO貝佐斯的個人資產凈值達到756億美元,超過了755億美元身家的“股神”巴菲特,躍居全球第二,全球首富仍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其最新個人資產凈值為860億美元。
后市機會猶存
多位分析師表示,美股中的科技牛股漲勢或仍未終止,因此近期仍存在投資機會。
市場分析師認為,蘋果股價在2017財年仍將保持持續上漲之勢。有部分機構分析師給出亞馬遜1000美元以上的目標價。巴克萊分析師還強調,亞馬遜市值翻兩倍超過1萬億美元只是時間問題。
瑞銀集團分析師史蒂夫·米盧諾維奇表示,蘋果股價在未來2至3年內將上漲至200美元,這需要iPhone出貨量在2018財年保持持續增長,且蘋果每年需要回購超過價值500億美元的股票。米盧諾維奇表示,他認為蘋果股價近期達到175美元的幾率較大,較目前的股價仍有21%的上漲空間。與蘋果的其它業務相比,服務業務目前被投資者低估。除去服務業務估值的修復,以及iPhone 8上市帶來的“超級周期”,蘋果股價有望在今年秋季突破。
摩根大通也同意這一觀點,并把蘋果目標股價由142美元提升至165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師羅德·豪爾表示,蘋果2018財年將賣出2.6億臺iPhone,而2017財年預計銷量約為2.45億臺。
巴克萊分析師桑德勒指出,在電子商務、云計算、視頻物聯網等消費互聯網和企業業務方面,亞馬遜擁有最大的潛在市場規模(TAM),滲透率的變化最少,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的業務跑道都多,所以可能成為首批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企業。目前的問題不是亞馬遜能否達到,而是何時達到。桑德勒在報告中不但提到了亞馬遜占30%-35%市場份額的電子商務業務,也提到B2B商務、服裝、汽車及其零部件、家居用品等新產品,認為它們給亞馬遜一年帶來2萬億美元以上的商機。
巴克萊給予亞馬遜“超配”評級,設定亞馬遜股票的目標價為1120美元,相當于在目前價格基礎上再漲28%。巴克萊預計今年亞馬遜每股收益12.19美元,比華爾街其他機構預期的7.18美元高將近70%。紐約券商Stifel Nicolaus的分析師戴維特將亞馬遜目標價上調12%至1025美元。在FactSet最新調查的44位分析師之中,戴維特的目標價排在第三高位,排第一位的Susquehanna分析師預期亞馬遜目標價是1250美元,Cowen&Co和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都將亞馬遜目標價設為1050美元。記者 張枕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