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份央行批復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以下簡稱為網聯),在今年3月份的最后一天終于落地運行,目前僅接入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對接中多了一個獨立的清算機構——網聯。
3月31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公告,網聯正式啟動運行。公告發布后不久,網聯在完成了首筆跨行清算交易。據了解,該筆交易通過微信紅包由騰訊財付通平臺發起,收付款行分別為中國銀行與招商銀行,騰訊財付通成為網聯上成功完成首筆跨行清算交易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網聯與銀聯相似,僅作為清算平臺,一端連接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的支付機構,另一端對接銀行系統。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再需要與各家銀行分別談判簽約,只需要接入網聯即可。此外,在統一清算平臺框架內,網聯為支付機構提供平等的服務,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將實現集中存管,監管機構也可以掌握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的詳細信息。
有意思的是,前定位線上清算業務的“網聯”,或將會對銀聯產生不小沖擊。處于清算業務龍頭的銀聯,近年來在不斷鞏固線下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布局線上業務。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短期內還是依托銀聯的優勢更大,兩者目前算是一個競爭關系。(羅曉霞 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