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消息,據巴倫周刊網站報道,能源股和原材料股都能提供面向全球經濟反彈的周期性敞口,但前者的表現卻遠遜于后者。
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石油基金(USO)已經累計下跌了14%,而追蹤原材料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Materials Select Sector SPDR Fund同期則已累計上漲了4.3%。從更長的過去一年時間里的表現來看,能源股的表現也同樣不及原材料股、科技股和銀行股。
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長期以來都將石油股的評級設定為“減持”(Underweight),但在今天則為這種評級畫上了句號,指出今年以來石油股所遭遇的賣盤已經變得過度了。
那么,為何石油股的表現會遜于原材料股呢?花旗研究的分析師馬庫斯·羅斯根(Markus Rosgen)提出了一種有趣的理論。這位在業內備受尊敬的股票策略師認為,國際投資者不愿在俄羅斯和中國市場上進行投資,原因是其股市對原油有著最大的敞口;與此同時,原材料股則更多地集中在有著投資者友環境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市場上。
但是,投資者也不必為此感到擔心。石油公司的股價現在還是很便宜的,不僅與其他行業板塊相比來看是這樣,而且與其本身的歷史表現相比較而言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