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ㄓ浾?劉曉景)由熱門網文IP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熱播,動漫、影視、文化及游戲等領域全IP開發幾乎成為行業通用做法,文創領域近幾年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又面臨怎樣的發展問題?3月26日,在“創意者經濟:新生態、新表達、共治理”的發布會上,多位文創領域業內人士討論指出,目前文創領域的發展仍處初期階段,有創意、無產品,缺乏很完善的生態體系去支撐創意成為產品;同時,資本大量注入,追求短期變現,導致沒有長期品牌出現。
近兩年,電影、游戲、動漫等文創相關的領域持續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0年的1105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5829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從2.75%上升到3.28%;2016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達到3.6萬億元,同比增長7.9%。
活動現場發布的《創意者經濟:“互聯網+文創”的新時代》報告援引上述數據,指出文創產業仍將持續快速發展,與之相關的文化消費市場也迅速增長。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指出,文創產業的基礎和核心是版權,尤其在文化領域、文學藝術領域,這幾年大熱的一個詞“IP”,主要指的就是版權。
“2014年中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7.28%,下個月4月26我們要發布2015年的數據,相信貢獻率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庇诖如姹硎?,國家版權局連續13年開展‘劍網行動’,尤其2015年重點整治音樂行業,從去年開始,各大網絡音樂平臺已經開始盈利,且盈利狀況在持續上升,“這是比較好的一個現象?!?/p>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黃斌指出,由于盜版侵權問題嚴重,目前仍存在很多IP泡沫,監管比較滯后,“互聯網+文創最核心的點在原創能力比較弱,因為原創能力很弱,所以賣到高價錢就會覺得太貴了,物不值貨,監管和原創水平之間也不能夠匹配起來?!?/p>
黃斌認為,截至目前,整個文創產業仍處于有創意、無產品的階段,有許多創意、IP很好,但沒有相關的影視工業體系、動漫體系去支撐、開發,讓IP變成一個很好的產品,“現在看到有很多的產品,在前期階段就可以成為IP產品,可以為創意者未來謀取收益,通過粉絲的支持來進行正向傳播,目前這個社群和粉絲體系,正圍繞著從用戶到創意者的正向循環,向前推動,這會是未來主流的傳播方式?!?/p>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2.89萬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5.14%,高于其在GDP中的比重,且這一投資中民間資本比重達85%以上,“是少有的民間資本愿意投、敢于投、投后能賺錢的領域?!?/p>
不過,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認為,資本確實開始大量的進入原來知識產權的價值洼地,使其迅速成為一個高估值的地方,“因為資本是要追求變現,要有放大效應?!?/p>
“尤其從UGC到PGC的過程,一旦資本開始助UGC,使得它成為一個PGC,并且不斷開始要讓它產生更多利益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開始產生了野蠻的狀態,” 宋磊指出,要讓一個網絡文學IP從動漫、游戲到影視,追求不停地變現、迅速曝光,導致好不容易誕生出來、本來能夠孕育出更多價值的IP,從一個很長周期變成很短命的狀態。
宋磊認為,面對資本這匹野馬,需要給它加上一點韁繩,尤其平臺和內容創作者,如果希望品牌長期存續,就不能按照一個打造短周期的文化產品的做法,讓它從一個媒體形態變到另一個媒體形態,消耗對粉絲的消費力,而是要對文化產品有一個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識。
“比如最近一個電影《美女與野獸》,迪斯尼出品的,它的前一個動畫片可能是90年代,20年以后出了真人的片子,它明明知道這個片子短期內火了以后,可以變成其他的形態,但是要到幾十年以后再做這個事情,這就是對一個品牌的周期管理?!彼卫诒硎?,“我覺得很遺憾,國內的這些文創作品,從動漫的角度講,沒有看到一個長周期品牌的誕生,可能是因為資本的注入加速了它要迅速變現的過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