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局數據,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1.5%,增速較去年12月加快29.2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加快23個百分點。
對此,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點評認為,因需求復蘇、供給出清、價格上漲、成本費用降低等,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改善。分行業看,上游利潤整體大幅增長,中下游明顯改善。下面是詳細內容:
1、核心觀點:因需求復蘇、供給出清、價格上漲、成本費用降低等,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改善。分行業看,上游利潤整體大幅增長,中下游明顯改善。分注冊類型看,各類企業效益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倍。從去年7月開始,本輪補庫存周期已持續8個月,預計這一輪補庫存周期將持續到年中。中國經濟周期正從過去長達6年的衰退走向經濟L型下的周期復蘇(實際GDP增速L型、名義GDP增速U型)。近期經濟可能受房地產調控、公開市場加息、MPA考核等短期擾動,但從中長期角度,中國正處于增速換擋“經濟L型”的下半程,我們可能已經告別了過去長達6年的去產能、通縮和資產負債表調整,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
2、因需求復蘇、供給出清、價格上漲、成本費用降低等,工業利潤繼續改善。1-2月,工業利潤同比增長31.5%,增速創2011年4月以來新高。其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同比上升0.8個點,升幅為2011年8月以來最大,但較去年1-12月略降0.05個百分點。工業利潤繼續改善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產品價格明顯上漲。1-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3%,較去年12月提高1.8個點;其中,2月份上漲7.8%,創2008年以來新高。其二,單位成本和單位費用下降加快。1-2月份,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91元,同比減少0.28元,較去年12月減少0.6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合計為7.7元,同比減少0.46元,比去年12月多減0.32元。其三,需求復蘇,供給出清。由于實際貸款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出口復蘇、制造業投資改善、三四線地產銷售火爆、房地產投資回升、基建超預期等,需求復蘇比市場預期的強勁,更為重要的是供給出清剩者為王行業集中度提升推動企業業績持續改善,“新5%比舊8%好”。
3、分注冊類型看,各類企業效益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倍。1-2月份,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0.2%,較去年1-12月份上升93.5個點。集體企業利潤同比增長9.6%,增加13.8個點,扭轉了自去年8月份以來的下滑態勢。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9%,上升10.1個點,扭轉了自去年6月以來的下滑態勢。外資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9.8%,上升17.7個點。
4、分行業看,上游利潤整體大幅增長,中下游明顯改善。1-2月份,上游利潤同比增長163.6%,較去年1-12月份上升141.1個點。中游利潤同比增長0.8%,下降2.1個點;扣除下述三個行業外,中游利潤同比增長18.5%,上升12.5個點。下游利潤同比增長9.2%,上升3.2個點。在上游,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利潤同比大增。中游除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利潤下降外,其他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突出;下游除家具制造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下降外,其他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汽車制造、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較為突出。
5)補庫存預計將持續到年中,杠桿有所回升。2月末,工業產成品同比增長6.1%,較去年年末加快2.9個點;從去年7月開始,補庫存已持續8個月,預計將持續到年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5.4天,同比減少1.1天,呈現加快下降趨勢。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1.3天,同比減少1天。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但較去年12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這是自2016年4月以來首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