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娜 北京報道
創業成功始終是一個低概率的事情,投資機構在大量O2O項目的整體退出方式,更多的是直接清算,以及一部分的并購退出。
中國的股權投資市場陸續已經迎來了太多“風口”,而新的“風口”還在不斷出現。
從投資方式看,有2010年開始的全民PE、2013年開始的全民并購、2014年的全民新三板、2015年的全民天使;從投資領域分,P2P、O2O、游戲、影視、亞文化、二次元、B2B、VR/AR、直播、網紅、人工智能在過去五年中都曾出現或正在處于投資的爆發期。
“能全身而退的很少,只有投資到頭部項目的人才能賺到錢。沒有投到頭部項目機構的,基本都血本無歸?!睗摿蓜撌既?、CEO李剛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過去幾年,面對“風口”時,很少有創業者和投資機構能夠做到理性。企業和媒體開始廣泛關注一個領域的時候,市場中的大多數開始認為這是一個風口,更多的投資人也跟隨著進入。
如今,找風口的現象依然存在,但市場對風口的理解和定義開始變得不同。
華峰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挺峰認為:“我們應該回歸到最理性的價值投資中去。比如,市場需求的分析上,只有在市場需求真的很大、但一直未被開發或有效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找到真正的風口?!?/p>
回望“風口”
“有那么2-3家能夠跑出來,成為頭部項目;一些項目的出路要么是被并購、要么是小規模的活著;剩下90%的項目都會死掉,一毛錢都拿不回來?!崩顒倧娬f。
以O2O主題的投資為例。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帶來了中國市場在2014-2015年的O2O大熱。這個在美國被稱為On-Demand Service(按需服務)的投資方向,在中國普遍被稱為O2O(線上到線下),即,通過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2015年O2O投資到達峰值頂點的時候,國內的一線機構都有涉獵到這個領域。到現在為止,這些投資人的內部數據我們無法核實到,但從市場披露出的信息來看,項目的整體表現不是特別好?!标愅Ψ甯嬖V記者。
陳挺峰介紹,持有滴滴出行、美團點評、餓了么等公司股權的投資機構,大部分都選擇繼續持有股份,希望通過項目IPO實現更大的回報。
但也有多位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市場確實也有前述個別公司的老股出售需求存在。
李剛強分析:“早期投資人覺得賺的倍數已經夠高了,希望能夠提前套現一部分;后期投資人主要是出于時間周期的考慮,需要在基金快要到期前實現資金退出?!?/p>
頭部項目的退出方面,一方面是基金到期帶來的退出需求,這一點特別在基金周期相對較短的人民幣基金中出現較多;另一方面是當基金需要優秀的退出案例來募集新的基金,有可能選擇提前退出。第二種情況中,一些新成立的新銳基金會做出這種選擇。
非頭部項目的出路
談到投資機構從O2O項目的退出時,李剛強感慨:“互聯網妖魔化了很多東西,讓創業者和投資人迷信了一些模式。資本在這里面起到了錯誤的角色,他們過于激進的相信夢想,但從血淋淋的現實中得到的教訓還太少?!?/p>
創業成功始終是一個低概率的事情,投資機構整體在大量O2O項目的退出方式,更多的是直接清算,以及一部分的并購退出。比如,細分領域排名第一的公司合并了排名第二的公司。
李剛強在2015年成立了一家股權轉讓平臺,他告訴記者:“這些人(指持有‘風口’領域非頭部項目的投資方)轉讓的意向會比較強。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挑項目,以保證為受讓方提供相對優質的資產?!?/p>
“當大家都去爭奪一個風口的時候,后進入的投資方會死得很慘?!痹诶顒倧娍磥?,即使是已經通過提前布局的方式投入到頭部項目的投資方,也應該在“風口起來”的時候不斷通過賣老股的方式分批套現。
只有極少數的前風口項目可以通過老股轉讓的方式實現退出,接盤方包括中小投資機構和上市公司。
“中小投資機構在數量和資金規模上都是主流,從品牌影響力、項目渠道來源上則是弱勢的一方?!崩顒倧娭赋?,全國三萬多家中小投資機構,他們中的很多都有著相較于大機構非??斓耐顿Y決策速度,但仍然只會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
少數有利潤的直播項目可以以合理的價格出售給上市公司,但持有前述眾多“風口”項目的投資方,是否都可以通過類似的路徑全身而退?
“上市公司并購移動互聯網項目的情況非常少。雖然他們的并購需求很強烈,但如果并購來的項目是虧損的、需要持續燒錢的話,會拖累公司股價。單靠一個概念沒有辦法撐起上市公司需要的結果?!标愅Ψ甯嬖V記者。
“風口”再定義
對于“風口”的價值, 健一會創始人鄭靈輝這樣分析:“部分投資人需要風口,沒有風口也會去造。風口出現了,投的案子也就更容易退出。比如,天使投資人造出風口,再想辦法把股份賣掉,這是早期投資賺錢的方式之一?!?/p>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B輪、C輪投資“風口”項目的風險比較大——因為不容易找到接盤方。
“新的‘風口’出現,可能只是再看到一次很多團隊進來、很多項目死去。我已經懼怕聽到這個詞了?!痹诶顒倧娍磥?,投資人都在找風口,但從結果上看,大家都在跟隨,而不是挖掘和預測。
人工智能,這是從2016年持續火熱到2017年的一大投資方向。
從當前的市場來看,這仍然是個尚未到達投資頂峰的“風口”。也有受訪者認為,現階段甚至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爆發點。比如,陳挺峰指出,人工智能還沒有到技術成熟應用和廣泛普及的階段,離市場爆發還有一段時間。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3-5年后,人工智能的風口才會真正到來。
人工智能是否會像O2O、AR/VR一樣,在階段性的投資熱潮過后成為燙手的山芋?
鄭靈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工智能的確是風口,但會理性很多?,F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都是在各個垂直行業,投資人會看行業、看項目的價值,不會像之前看O2O、AR/VR的時候,出現那么多的‘狂熱’?!?/p>
陳挺峰分析說:“人工智能和O2O的本質區別在于,人工智能屬于科技革新領域、O2O則是典型的商業模式的改變。商業模式創新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融資帶來大量創業者進入、出現泡沫;技術創新對應的是較高的技術門檻,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高?!保ň庉?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