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不再是國人的“寵兒”,既有方便面市場競爭慘烈、消費者對其信心不足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則在于隨著經濟發展的消費升級和產業變革。盡管如此,仍不能認為方便面已淪為夕陽行業。除了要滿足吃得飽這一基本需求外,方便面更應附加營養、品牌和文化等元素,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樂更美味
1月1日,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一時間輿論嘩然,“康師傅要倒閉了”“方便面沒人吃了”等字眼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熱傳。實際情況如何呢?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1月3日的官方聲明顯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范圍僅限臺灣地區,主營業務是方便面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的生產經營。因2015年后康師傅控股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面,該子公司已無任何實質經營業務,因此依法辦理清算解散事宜。聲明特別強調,在大陸地區方便面的“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
那么輿論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誤讀呢?這恐怕和方便面市場連年下滑有關。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方便面市場連續多年下滑。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面總產量362.49億包,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