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錦尚鎮奈厝前村與閩臺鄉建鄉創團隊、設計專家就奈厝前村鄉村振興創建項目可行性進行現場探討,實地查看水塘、生態公園、僑居古厝等點位,商討規劃鄉村振興參觀動態線路。這是奈厝前村圍繞惠民富民做文章的工作之一。
據悉,奈厝前村內外兼修,通過“三治”推進村居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等方式,構建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群眾富足、鄉風良好的鄉村振興示范村莊,全方位、多層次地推動奈厝前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善治:修繕水渠造福一方
奈厝前村轄區內共有800多畝農用耕地,奈厝前溪流經轄區80%以上的農耕地,支流更是縱橫溝壑,但沿線排水渠年久失修,淤泥堆積,雜草叢生,渠底嚴重受損,已不能正常排澇與灌溉,特別是臺風、暴雨期間,洪澇瀉千里,毀田百畝,農作物基本都要受災。
群眾呼聲很高,奈厝前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一方面通過多方籌措,爭取到上級部門和鄉賢資金、物資的支持;另一方面,實地察看情況,廣泛征求、收集民意,精準發力,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將溝渠修建工程項目提上日程,并于1月份著手進行修復。項目以恢復溝渠基本功能、提高農村河流防洪能力、保障農田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清淤疏浚、治渠護砌、景觀建設等手段,采取荒地復耕、田埂成路、水渠相通等方式,沿溪流而建生態砌塊護坡,利用護坡實施綠化造景,實施綠化美化等,徹底解決奈厝前村溪流沿線500多畝農田的易澇易旱問題。
自治:恢復農耕共建共享
奈厝前村以農產品種植和供銷全鏈化為發展目標,以村委會為主體,聯合鄉賢成立里創裕家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開展土地流轉,承租全村200畝土地,設立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吸收本村及周邊閑置勞動力參與農業生產,對土地資源進行連片整合,剩余荒地也將統一規劃,進行規?;?、精細化種植。同時,奈厝前村沿河修建游覽步行線、健康騎行線等多個濱水景觀功能節點,構建集生態文化、健康服務于一體的休閑觀光帶,將為后續引入社會資本開發旅游資源創造條件。
在此基礎上,奈厝前村對荒地農田進行整治,切實提高農田利用率,引進臺灣團隊開展“陪護式”服務,重點發展臺灣特色農產品產業,引導農民整理閑置土地30畝,同時對村間環境進行美化、綠化、亮化,外修“顏值”、內提“氣質”,在全村4個自然村分別建設河長制公園、美麗公園、濕地公園、東山公園等生態系統,并與校企共建,打造課外勞動實踐基地,以“鄉村法治文化”為抓手開展村校實踐基地共建,打造“法治文化長廊”和“農耕實踐田”,作為錦里學子的課后研學課堂,讓學生們能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
共治:服務升級愛老惠民
荒地農田的農產品除了部分售賣外,也成為奈厝前村長者食堂的菜色。奈厝前村進一步弘揚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開設長者食堂,為全村7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工作日免費供餐,同時開展鄰里互助的助餐服務,組織志愿者前往墩上、上埭、洪堀三個自然村進行分餐。在此期間,錦尚商會與奈厝前村簽訂共建協議,常態化開展長者生日會。村“兩委”和老年協會大力提倡移風易俗,推進文明新風,帶頭作表率,把節約下來的資金捐贈給長者食堂,讓更多的村民積極響應,使得長者食堂成為村民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的新載體,開餐至今,已有超100萬元善款支持長者食堂運營。
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奈厝前村“黨建+”鄰里中心正式啟動暖心驛站,由村愛心食品企業“超友味”發起,為過往司機、環衛工人、快遞員、農民等戶外勞動者提供溫馨的休息場所,打造成“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閑時能充電”的紅色家園和溫馨港灣。
?。ㄓ浾?邱育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