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落實“雙減”政策,豐澤區環清源山黨建聯盟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讓優質文化資源輻射到校園,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促進聯盟各單位“凝心聚力、協同一致、資源共享”的良好氛圍,近日,環清源山黨建聯盟、各聯盟單位負責人及轄區三所小學的校長齊聚豐澤區第七中心小學召開工作座談會,共話新學期的非遺(閩南)文化進校園課后服務新模式。
優質資源“請進來”
2021年8月,在清源街道黨工委的大力牽頭下,清源山管委會、清源旅投、泉州歌舞劇院、木偶劇院、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博物館、西湖公園、泉州市農商銀行、鏡山防空洞等駐區單位積極響應,成立“環清源山黨建聯盟”。在黨建聯盟的多方協調下,聯盟成員單位各盡所能、各出奇招,攜手轄區三所小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課后服務進校園活動。
閩臺緣博物館——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土地公”爺爺
泉州市博物館——戲曲臉譜多悠久
泉州市木偶劇院——提線木偶表演互動
雙向座談 “聊起來”
座談會上,豐澤區第七中心小學校長首先代表三所小學,向長期以來對學校各項工作予以支持和幫助的黨建聯盟及成員單位表示感謝,稱頌非遺(閩南)文化進校園課后服務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就上學期活動開展的成效經驗和與會人員進行交流。西湖小學、環清小學校長也對本學期活動的繼續開展提出了新的期待和建議,希望共同探索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使“非遺(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更加規范化、多元化。
各成員單位負責人也紛紛建言獻策,拿出“看家本領”,將單位特色、優勢和可以提供的文化資源服務毫無保留地與大家進行了交流。之后,圍繞先前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進行商討,對進一步提升課程內容質量、創新課堂呈現的新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地討論。
豐澤區環清源山黨建聯盟聚焦整合轄區豐富的文旅資源,通過雙向互動、雙向對接的方式,將清源街道豐富的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助力學校發展、落實“雙減”政策的強大動力。
活動模式“定下來”
豐澤區環清源山黨建聯盟針對座談會上提出的問題、需求和模式,規范合理地安排各單位成員活動時間,細化活動的對接工作,對創新活動模式也做了細致的部署。擬定于3月第2周開始開展為期14周的非遺(閩南)文化進校園課后服務。
1.泉州市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將繼續以“非遺(閩南)文化講座+體驗”的模式,探索在特展期間組織學生入館參觀或到館感受文物魅力的研學新模式。
2.泉州木偶劇院以“演出+互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感受提線木偶魅力的同時,激發他們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計劃邀請專業老師普及木偶制作的知識,教學生利用身邊的紙杯、筷子等生活小物件,動手制作簡單的“木偶”。
3.泉州歌舞劇團在聲樂、樂器方面給予學生更專業化的指導,提升學校合唱團的整體水平,營造更濃厚的藝術美育氛圍。
4.泉州市農商銀行開展的“幸福小屋”將為學校的家庭教育助力,配備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團隊,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親子互動,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指導與傳授。
好風憑借力,一起向未來!新學期,環清源山黨建聯盟將繼續探索非遺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推動非遺(閩南)文化進校園課后服務活動形成更加強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