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7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顏彩虹 陳小強)1月7日上午,隨著福建永春五里古街鳴鑼開街,煥新后的五里古街熱鬧非凡,重現當年的風采與魅力。
當天上午,福建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陳式海,福建日報社總編輯潘賢強,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連鳴,福建省旅發集團黨委委員、總會計師余運莊,深圳華僑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龍弟,香港中聯辦原巡視員陳亞瓊,呂建成、張照綠、林海鷗、王文楊等永春縣四套班子領導參加了五里古街開街盛典活動。
活動由永春縣人民政府縣長張照綠主持,福建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陳式海,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連鳴,中共永春縣委書記呂建成分別進行致辭。
活動現場,潘賢強、雷連鳴、洪龍弟、呂建成共同為五里古街鳴鑼開街。開街儀式上,還進行歌伴舞《永春,永遠的春天》、古典舞劇目《點絳唇》、《鶴武永春》、敦煌舞蹈《飛天樂舞》等文藝表演。
馬來西亞雞場街代表、同濟大學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代表,央視《美美與共》欄目代表,江西泉州商會、福州永春商會、深圳永春商會等各異地商會的會長及代表們、各大旅行社代表等參加了五里古街開街盛典。
無永不開市,開市五里街。永春古稱“桃源”,是全國著名僑鄉,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五里古街,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閩南重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水陸交匯的重要節點名揚海內外,是中國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歷史文化街區。眼下,承載著眾多華僑華人鄉愁記憶的這條古街,歷時5年多的保護修繕后,整體業態和功能布局得到了更為合理的規劃,海絲文化資源進一步挖掘,正以全新面貌登上世界舞臺。
2019年,永春縣啟動五里古街修繕工程,創新“以租抵修”,探索“工料分離”,對主要街道兩側房屋進行保護修繕,進行主街路面提級、管線下地、雨污分流等工作,修繕工程于2021年完成。
2022年,該縣引入央企華僑城集團運營五里古街,成立五里古街運營中心,謀劃“升級打造五里古街和水輪機廠項目”,合作范圍為已由政府租賃修繕的180間沿街房屋以及縣水輪設備廠,其余沿街房屋仍為原居民居住,在活化古街的同時做到了見人、見物、見生活,留人、留形、留鄉愁。
如今的五里街,長約590米,兩側有南洋騎樓風格店鋪249間,這條曾經名震閩南的古老街道,已翻修一新,熱鬧非凡,重現當年的風采與魅力:數百棟百年前的騎樓建筑重新矗立在街區兩側,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武術館、藝術館通透開闊,餐廳、文創基地、口袋公園點綴其間……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五里古街深度挖掘并開發利用老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深度融合文化與旅游,規劃建設九大景觀公園,利用歷史文化、僑鄉文化、白鶴拳文化、紙織畫文化等文化內涵,深度融合文化與旅游,規劃滿足集散、休憩、游玩、運動等多種功能訴求,在一磚一瓦間,再現永春文化之美,喚醒永春市民的集體記憶,增強文化歸屬感。
如今,煥新后的五里古街熱鬧非凡。游客行走在五里古街,腳踩石板路,在街口小店吃一碗特色小吃,在木質騎樓間踱步賞景,在“醋老彌香”聞那股迷人的酸香味道,在“僑韻五里”“古港劇場”“許港記憶”里找到曾經一度逝去的歷史,在海絲尋夢、書香文苑、紙織成畫、鶴武永春等四個景點徘徊,觀看上演著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項目,找尋非遺文化的魅力,最后到“尋茶問道”淺酌一杯佛手清茶,已經成為不少當地人的生活日常,也成為游客的“心頭之好”。
永春縣委書記呂建成表示,今天,五里古街隆重開街,將永春的“歷史風貌、文化底蘊、傳統技藝”以更生動、更藝術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為更多海內外朋友“走進永春、了解永春、愛上永春”打造了全新的平臺和窗口。我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們常來常往,走進五里古街,喝一盞佛手茶,點一縷永春香,嘗一口老陳醋,賞一套白鶴拳,品味古 街的獨特韻味,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永春”。